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大型银行的新动向及其启示
【图文】:
幸存下来的金融机构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往往能够在危机之后主动适应市场和监管等挑战,把握时代变革的重要机遇实现新的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后危机时代欧美大型银行的新动向中,就蕴含着诸多值得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关注和思考的启示。启示之一:大银行必须契合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产业链分工。不可否认,欧美经济仍然是当今全球经济的核心和引擎,欧美金融业仍然是全球金融业的翘楚和先导。欧美大型银行作为欧美金融业的基础,,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财务基础遭到一定的破坏和侵蚀,被迫在与监管的博弈中进行不断变革,或主动或被动地作出种种内部调整。但整体而言,其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实质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仍然与其在全球金融产业链所处的地位相适应,并没有在所谓的深刻反思和全面检讨中退缩。启示之二:大银行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规则。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从事的活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即使大银行有较多的产品和服务属于虚拟经济范畴,但银行本身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一旦超出实体经济范围,就有触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后危机时代的欧美大型银行纷纷认同和回归这一基本规则。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潘迪特在2009年年报致股东的信中也公开承诺:“我们的核心使命不是做金融超市或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项俊波;;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大型银行的新动向[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Z1期
2 刘信义;;商业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经营策略[J];中国金融;2009年24期
3 胡雪琴;;后危机时代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变化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0年15期
4 何自云;;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存贷利差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10年09期
5 谭庆华;黄红艺;;银行集团并表管理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6 陈维胜;国际金融危机告许我们什么?[J];现代商业银行;1999年10期
7 宋银立;金永祥;刘昆;张燎;马克·艾略特;安德鲁·威廉斯;袁为;长谷川健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水行业市场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年Z1期
8 金翌;;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6期
9 陆驰;;对我国银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理性思考[J];金融经济;2009年18期
10 李畅;;浅谈国内商业银行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及化解措施[J];经济视角;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国;;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张运所;;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根本之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3 颜晔;谭华;;宁波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清元;;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中间业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陈丽娜;;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远为;方齐云;严飞;;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云龙;;国际金融危机对菏泽的影响及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8 朱新蓉;;论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趋势[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9 崔滨洲;陈汉华;陈彬然;张进;石汉祥;裴自义;汪兴全;虢春华;万为华;周助新;胡和清;金鹏;倪遥遥;胡进;安俊;周永先;刘斌;石祖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10 伍建民;;科技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景莉;建言金融业 学者委员话“危”“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宋海蛟;树立信心 共克时艰 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金融时报;2009年
3 王智;切实发挥大型银行支农作用[N];经济日报;2008年
4 李涛;蒋定之:加大银行案件问责力度[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蔡臻欣;星展银行集团标购韩国第五大银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闫立良;大型银行需注意五大风险[N];证券日报;2008年
7 王丽英;“金融九条”护航中国经济[N];财会信报;2008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银监会发布银行并表监管指引[N];证券时报;2008年
9 马玉安;日三大银行集团不良债权减半 [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中国银行副行长 陈四清;大型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N];金融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2 刘忠燕;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3 王比;银行成长、战略转型与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艾尚乐;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居松存;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8 金正茂;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桂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柳承_";银行集团客户关系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鹏;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关联企业授信风险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高新宇;C银行非中心城市信贷业务发展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樊勤;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徐建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刘小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1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0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