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4:50
【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出发,研究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结合作者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首先介绍并分析比较国内外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接着回顾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历程和背景,整体思路及方案。文章的重点在于作者结合重庆建设银行的实践经验,提出重庆建设银行创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和实践探索过程。不良资产处置一直以来是银行界的重要探索课题,作者选题的目的在于,将不良资产处置置于全球模式下进行宏观分析,同时与本土实践的经验总结相结合,将建设银行的总体思路方案与重庆建行的特殊创新模式相结合,为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一个全景视野下的理论探论和实践总结,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最优模式,提供建议和参考。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不良资产的定义和其经济学上的认定指标五级分类。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管理模式,即内部模式和外部模式。其中作者着重介绍的是内部模式,又分为集中模式、分散模式和半集中模式三种。作者选取银行经营中较为关键的成本、效率和风险三个指标,对比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并得出分论点:在集中模式下,不良资产项目处置的效率高,相应带来的管理成本和激励成本也高,风险集中但是容易控制;在分散模式下,管理成本和激励成本低,风险分散且不利于控制,处置工作的效率低;在半集中模式下,处置工作的效率相对较高,管理成本和激励成本适中,风险适度集中,并且可以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结合对模式的分析比较,作者提出了模式选择所必须考虑因素:不良资产的规模和分布特点、银行现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外部政策和环境约束、银行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影响因素的论述,作者提出分论点:条件成熟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采取集中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处置的效率和效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由半集中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过渡中,难度远大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需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应具有灵活性,以保证改革的平稳性和延续性,建议把握现实的基础下,采取“三步走”来实现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构建:集中经营、到直接经营过渡,从直接经营到独立经营,即最终的事业部制。 第三部分,作者将视角投向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上。首先,从宏观、微观层面介绍了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背景;其次作者对建设银行的内部集中模式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其中建设银行内部集中模式的特点在于独立核算,责任和利益明晰,资源支配权与责任相匹配,业务单元总部向经营中心转变,垂直管理资产保全分支机构。通过特点的分析,作者总结出建设银行内部集中模式的的专业优势、反应优势、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和运营优势。第三,作者在论述建设银行内部集中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国内外内部集中模式的定位及发展趋势展开论述了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定位,尤其是论证了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定位取舍及原因。作者认为现阶段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定位为“成本中心”,是现实而客观的,等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以后,再将逐步从“成本中心”过渡到“利润中心”。 第四部分,作者在第三部分的理论探讨基础上,介绍了建设银行从财务核算、资产定价、业绩考评、组织架构等四个方面搭建了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基本框架:财务核算上,采用“非嵌入式”财务管理组织模式,即对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不建立独立的账务核算体系,资产保全部作为责任中心,只实行模拟的独立核算;资产保全条线内也不设立专门的财务组织,而仅在现有的总、分行计财部门内设立专业财务组及财务人员。资产定价上,建设银行是以毕马威审计结果为主要依据确定预期损失率,计算不良资产的内部移交价格,以资产原值*(1-预期损失比率)计算资产内部转移定价。考核评价上,遵循“效率与效益并重”、“物理量考核与价值量考核并重”的原则,以业务考核为主,财务考核为辅,兼顾管理能力考核。组织结构上,采用分步走的方式建立以适应集中模式为主要特色的“垂直化、扁平化”的资产保全组织架构。在第四部分最后,作者通过数据统计,将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内部集中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归纳,反映不良资产处置中成本、效率、风险的最佳组合的成果。 第五部分,作者立足于本职工作和所在地区,介绍重庆建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之处。重庆建行资产保全部根据总行的总体改革方案,结合自身特点,按照“直接经营、成本中心、模拟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进行了探索,于2008年底基本完成了独特的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管理模式,作者从重庆分行集中模式的组织结构,财务模拟核算模型,成本核算方法,收益确认方法和资产保全集中模式财务报告体系各方面进行了介绍,此外,鉴于在不良资产移交定价上,重庆行与建设银行总行模式不尽相同,作者对重庆行独特的不良资产内部移交定价模型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认为重庆行的定价模式有利于合理公平的划分资产保全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作为彻底的集中模式建立起前作过渡性定价方法,有利于减少经营管理部门、资产保全部门在移交定价中的磨擦。最后,作者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和评述,总结了重庆建行集中模式实施效果,并对重庆分行特殊的内部集中模式进行了评价 全文在研究方法上,大量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结合运用了有大量的数据、模型分析、案例研究法等。通过比较世界范围内主要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揭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选择的必然性,全面介绍建设银行的模式,并落脚于重庆分行的特别实践经验、,具体案例及实践效果,为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图文】: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历年处置成果图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一历年资产质从(不良额和不良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卫星;王刚;;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1期

2 朱建华;林忠;;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6年06期

3 崔宏;程凤朝;;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2007年09期

4 白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探索[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7期

5 耿建新;崔宏;;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的影响因素——以长城AMC为例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6 庞明;谷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经济问题;2007年07期

7 郭战琴;齐鸿儒;周宗放;;基于风险溢价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8 王元龙,赵怀勇;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措施的国际比较[J];金融研究;1999年11期

9 殷仲民;李蕊;;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年05期

10 王皓东;马勇;贾敏;;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贷款定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655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55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8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