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5:32
【摘要】: 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虚拟经济正成为一种新的独立于实体经济的经济活动模式,对经济活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也日益凸现。我国虚拟经济呈现出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发展特征,大量虚拟资产并不为实体经济的生产服务。货币政策的运用不能仅局限于对实体经济的商品和服务做出反应,同样应该重视对虚拟经济做出反应。 但现有研究大都仅仅关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或者关注某类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没有把虚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货币政策的效果。与之不同,本文关注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离条件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效果。 因此本文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的状况,构建“虚拟经济指数”作为虚拟经济的整体指标,并选取工业增加值作为实体经济指标。选取货币供应量、利率、银行贷款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标。以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找到典型的低迷阶段和高涨阶段,因此分别进行货币政策工具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冲击效果检验,分析不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冲击力度和作用时间,得出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以及虚拟经济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为货币当局在虚拟经济波动过程中,前瞻性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提供依据。
【图文】:
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在2001年8月一2005年12月为低迷阶段,虚拟经济指数未冲破12点;在2006年1月一2008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持续膨胀,从7.17点一路上扬置高位,2007年3季度一度冲破42.33点(如图4-1所示)。因此,将样本区间划分为2001年8月一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一2008年1月两时间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考察虚拟经济在低迷过程以及膨胀过程中货币政策手段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情况。a 虚拟经济指数 2001年8月一2005年12月 b 虚拟经济指数 2006年1月一2008年1月图4-1 虚拟经济阶段走势图Figure4-1The graph of different period of fictitious economy4.1.3 数据处理与单位根检验考虑到各数据序列并非是完全的线性变化,并消除数据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
下面将分别列出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贷款余额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图。a 样本1 低迷时期 b 样本2 膨胀时期图4-2 虚拟经济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后的反应Figure 4-2: The response of fictitious economy after the impact of money suppl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22.0;F123
本文编号:2663568
【图文】:
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在2001年8月一2005年12月为低迷阶段,虚拟经济指数未冲破12点;在2006年1月一2008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持续膨胀,从7.17点一路上扬置高位,2007年3季度一度冲破42.33点(如图4-1所示)。因此,将样本区间划分为2001年8月一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一2008年1月两时间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考察虚拟经济在低迷过程以及膨胀过程中货币政策手段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情况。a 虚拟经济指数 2001年8月一2005年12月 b 虚拟经济指数 2006年1月一2008年1月图4-1 虚拟经济阶段走势图Figure4-1The graph of different period of fictitious economy4.1.3 数据处理与单位根检验考虑到各数据序列并非是完全的线性变化,并消除数据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
下面将分别列出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贷款余额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图。a 样本1 低迷时期 b 样本2 膨胀时期图4-2 虚拟经济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后的反应Figure 4-2: The response of fictitious economy after the impact of money suppl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22.0;F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勇;我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4期
2 焦瑾璞;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2年09期
3 魏永芬;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周洁如,王方华,项韶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12期
5 朱云高;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的重构[J];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6 刘志阳;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机制模型及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7 宋清华,余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债券市场[J];广西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8 朱云高,蒋小敏;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变革[J];山东经济;2002年05期
9 王雪苓;虚拟资本功能探析[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谢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北京邮编:100037;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663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6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