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小额信贷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20:40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引进并开始逐步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以解决我国落后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贷扶贫政策的缺陷。小额信贷因其自身的制度优势,如小额、无担保等特点,使其适应农民的小额资金需要,符合农村金融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了很多缺陷,比如:信贷业务管理不力、政府在小额信贷过程中的定位不清、缺乏农业风险抵押补偿机制等等。这使我们看清了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经济体制和文化差异,我们不能照搬某个国家如孟加拉的信贷模式,而应该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农村小额信贷模式。 本文首先从小额信贷的一般理论入手,阐述了小额信贷产生的背景、小额信贷的概念、特征、作用、模式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以来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及特点,发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制度缺陷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制约着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国外小额信贷成功模式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小额信贷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政府支持,具体措施有扶持NGO模式的发展、鼓励引入正规金融机构、支持准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大担保公司的参与力度;完善制度保障,具体包括完善双向培训制度、存款保障制度、法律监督制度、风险保障制度及建立农户信用评定机制;落实管理措施,包括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发展资金批发机构促进小额信贷持续发展、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小额信贷风险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
【图文】:

贷款户,与非


资本和物质资本,,从而可以改善生产机会,减少收入差异;若将得到的信贷作为可入,则可使得初始察赋的差异多样化,从而改善收入分配。”12.32增加农民收入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获得小额信贷的家庭收入明显高于没有取得小额信家庭。2003年,通过调查我国不同类型的10个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性小额项目以中425个样本小额贷款农户,我们得出:在小额信贷项目开展后,样本贷款农户的·家庭财产总值从1985.35元增加到2901元,增长率达到46.12%。②。另外,在其家的调查中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如在孟加拉,有29.3%的贷款农户的平均年收入增22%的非贷款农户收入增加;在印尼,12.9%的贷款户年均收入增加,3%的非贷款户增加;在印度,46%的贷款户收入增加,24%的非贷款户收入增加;在斯里兰卡,巧的贷款户收入增加,9%的非贷款户收入增加。而小额信贷可以增加收入的效应对刚于贫困线的农户效果最好,而对最贫困户的改进效果最不明显。

人均GDP,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整理


加(10.00)图4一 11986年一2008年GDP、一、二、三产业GDP及人均GDP增长率比较数据来源:根据4一1数据整理算出通过表4一l和图4一1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从总体水平上来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从1986年的10275.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14045亿元,增加了近30倍。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祥升;;也谈如何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深化[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2 黄毅;;中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年01期

3 吴晓灵;;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J];银行家;2006年05期

4 熊德平;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5 杜晓山,孙若梅;农村小额信贷:国际经验与国内扶贫社试点[J];财贸经济;1997年09期

6 董积生;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7 丁洲锋;孙习祥;聂鸣;;小额信贷支农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8 黄伯勇;;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2期

9 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02期

10 王曙光;;小额信贷:民间力量唱主角[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16期



本文编号:2677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77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