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金融普惠的空间差异及集聚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3:24
【摘要】: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普惠金融理念引入中国,并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行和倡导普惠金融。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生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因此在我国“一路一带”战略背景下,如何改善新疆农村地区的金融普惠水平,发挥新疆农村金融资源的经济效应,对提升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迎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新疆农村普惠金融的背景以及意义,对国内外农村金融普惠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论文第二部分对普惠性金融和金融集聚进行了概念界定、理论总结,为后续研究寻找理论支撑。论文第三部分,新疆农村金融普惠水平测度和空间差异分析。基于Chakravarty(2010)构建的金融普惠指数,引入熵权法测算金融普惠度各个维度的权重,避免了由于未考虑各指标影响程度不同带来的缺陷。利用新设计的金融普惠指数,分别估算2010年和2012年新疆82个县市的农村金融普惠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新疆县域间存在着农村金融普惠度的空间集聚以及空间差异性。进一步对农村金融普惠度的空间集聚类型进行挖掘,确定了四种金融普惠度的集聚模式,这对客观了解新疆农村金融普惠度的现状提供了新的视角。论文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新疆农村金融普惠度的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区域空间效应因素对回归模型的影响,引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严格的模型检验分析,根据样本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人口密度越大、乡村人口越多,金融普惠水平就会越小,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金融普惠水平,政府管制行为提高了金融普惠水平,即政府对农村金融普惠度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和二产占比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金融普惠水平越大。论文第五部分主要研究新疆农村金融普惠度集聚的经济效应。采用2012年新疆82个县市的样本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增收两个方面分析县域农村金融普惠度的福利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普惠度的提高能够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且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要大于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论文第六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提出从营造金融法规普惠氛围,形成区域普惠金融最优制度、发挥财政政策作用积极扶持农村金融机构、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汇集金融资源服务农村、加强区域金融协作,缩小区域金融普惠差距、建设县级金融普惠中心,发挥农村金融集聚效应和扩展抵押品范围,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等六个层面提高新疆县市农村金融普惠水平,发挥普惠金融经济效应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
本文编号:2694215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春林;华桂宏;;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县域分析——基于2002-2011年江苏64个县市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2 邓向荣;刘文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3 王婧;胡国晖;;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论坛;2013年06期
4 潘辉;冉光和;张冰;李军;;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5期
5 许毓坤;陈文雄;张庆武;;我国区域金融集聚发展评价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胡国晖;李丽;;中部五城市金融集聚程度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西部金融;2013年01期
7 徐敏;;农村金融普惠的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J];开发研究;2012年05期
8 董晓林;徐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9 李正辉;蒋赞;;基于省域面板数据模型的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10 李春霄;贾金荣;;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研究——基于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与测算[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694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9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