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6 23:01
本文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微观基础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围绕这一主题,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现状、学界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观点综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主题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第二章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本章按传导渠道分别介绍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它们是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主要为后面章节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现状,主要介绍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实践,具体分两部分展开:1998年以来的主要货币政策措施和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第四章金融机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本章主要分析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根据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将金融机构分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分别分析其信贷行为特征,再分析金融机构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第五章金融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本文将金融市场定义为各经济主体交易的环境,为此,将交易环境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制度和汇率制度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研究金融市场不完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第六章企业和居民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介绍我国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特征;第二部分分析我国的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第三部分研究居民行为和企业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第七章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主要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微观基础 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22.0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附表索引11-12
- 第1章 绪论12-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15
- 1.2.1 国外的研究12-13
- 1.2.2 国内的研究13-15
- 1.3 研究方法15
- 1.4 框架结构15-16
- 第2章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16-20
- 2.1 利率渠道16
- 2.2 资产价格渠道16-17
- 2.3 信用渠道17-18
- 2.4 股票市场渠道18-20
-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现状20-26
- 3.1 1998年以来的主要货币政策措施20-21
- 3.2 1998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分析21-26
- 第4章 金融机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26-37
- 4.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及信贷行为分析26-33
- 4.1.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26-31
- 4.1.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分析31-33
- 4.2 其他金融机构行为分析33-35
- 4.2.1 其他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33-34
- 4.2.2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分析34-35
- 4.3 金融机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35-37
- 第5章 金融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37-51
- 5.1 我国货币市场现状分析37-41
- 5.1.1 拆借市场37-38
- 5.1.2 债券回购市场38-40
- 5.1.3 票据市场40
- 5.1.4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缺陷40-41
- 5.2 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41-46
- 5.2.1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41-42
- 5.2.2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42-46
- 5.3 我国的利率制度和汇率制度分析46-47
- 5.3.1 我国现行的利率制度46-47
- 5.3.2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47
- 5.4 金融市场不完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47-51
- 5.4.1 货币市场不完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47-48
- 5.4.2 资本市场不完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48
- 5.4.3 利率管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48-49
- 5.4.4 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49-51
- 第6章 企业和居民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51-68
- 6.1 我国企业投融资行为特征分析51-57
- 6.1.1 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特征分析51-56
- 6.1.2 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特征分析56
- 6.1.3 企业投资行为特征分析56-57
- 6.2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57-65
- 6.2.1 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不高57-60
- 6.2.2 影响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因素60-62
- 6.2.3 我国居民消费率不高的现实原因62-65
- 6.3 居民和企业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约65-68
- 第7章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68-74
- 7.1 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68-69
- 7.1.1 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68
- 7.1.2 大力发展和完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68-69
- 7.1.3 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69
- 7.2 建立规范而健全的金融市场69-71
- 7.2.1 拓展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69-70
- 7.2.2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发展资本市场70-71
- 7.2.3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71
- 7.3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71-72
- 7.3.1 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71
- 7.3.2 发展多元投资主体71-72
- 7.4 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以营造良好的投资消费环境72-74
- 7.4.1 切实提高低收入者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收入72
- 7.4.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72-73
- 7.4.3 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73
- 7.4.4 改善消费环境73-74
-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婧;;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志娟;基于不同经济主体存款特点的银行系统货币创造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燕;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浩;基于微观经济主体收入支出特点的银行货币乘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郭艳艳;基于银行存贷款特点的货币乘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俊;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变动及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