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H益提高,在我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和在以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的投资投机现象日趋严重,部分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持续非理性的快速疯涨。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调控政策一浪高过一浪,调控力度轮紧似一轮,但是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却表明,这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调控房地产市场应从供给、需求两方面出台组合拳调控措施。由于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项目开发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其项目建设及消费者购房需要金融体系提供大量信贷支持。由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充裕程度会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普通购房者获得信贷资金的额度、成本及难易程度,而金融体系流动性又与人民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宽紧程度密切相关,根据这种影响传导关系,货币政策是调控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为提高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综述国内外货币政策影响机制、传导路径等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了近年来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房地产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增幅、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以货币政策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二者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就货币供应量、银行间同业拆借7天加权平均利率两个货币政策变量分布对商品房销售价格和房地产投资总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从调控房地产购买方即普通购房者这一角度来说,经过定的政策反应时滞后,贷款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均能够对商品房销售价格产生调节作用,但从作用效果看,调整贷款利率比调整货币供应变量更能起到较大的调控作用;就从调控房地产投资方即房地产开发商这一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中的利率变量与货币供应变量均能对房地产投资产生调节作用,但相对于货币供应变量产生的调控作用,利率变量能够对房地产投资产生较大的调节效果,但推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变量相对于货币供应变量这一调节效果比较优势出现逐渐衰减的趋势。 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因素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供需双方的调控效应还受到反应时滞,预期,利率形成机制,购房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地方政府等市场主体行为偏差等因素影响。根据定量、定性分析收集的货币政策效应影响因素情况,本文根据以贷款利率变量为中心、多种调控措施综合治理的思路,提出了完善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引导公众产生合理的预期、调整房地产供给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 房地产价格 房地产投资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0;F299.23
【目录】:
- CONTENTS7-10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导论14-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7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路线17-18
- 1.3.1 主要内容17-18
- 1.3.2 研究路线18
- 1.4 创新点18-19
- 第2章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路径及实证分析19-31
- 2.1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路径19-25
- 2.1.1 利率传导路径19-21
- 2.1.2 资产价格传导路径21-23
- 2.1.3 信贷投放传导路径23-25
- 2.2 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25-31
- 2.2.1 VAR模型的产生25-26
- 2.2.2 VAR模型较传统计量方法的优势26
- 2.2.3 VAR模型的一般表达式26-27
- 2.2.4 实证分析用到的检验27-29
- 2.2.5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29
- 2.2.6 VAR模型的方差分解29-31
- 第3章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消费的影响分析31-41
- 3.1 我国房地产消费现状31-34
- 3.1.1 房地产价格走势31
- 3.1.2 房地产销售情况31-32
- 3.1.3 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32-34
- 3.2 我国货币政策变量与房地产价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34-41
- 3.2.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34-35
- 3.2.2 模型分析35-41
- 第4章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分析41-49
- 4.1 我国房地产投资的现状41-42
- 4.1.1 我国房地产投资走势41
- 4.1.2 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41-42
- 4.2 我国货币政策变量与房地产投资的向量自回归模型42-49
- 4.2.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42-43
- 4.2.2 模型分析43-49
- 第5章 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49-54
- 5.1 调控效应释放存在时滞49-50
- 5.1.1 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内部感应时滞49
- 5.1.2 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外部作用时滞49-50
- 5.2 预期影响政策调控效果50-51
- 5.3 利率形成机制受到管制51
- 5.4 市场主体出现行为偏差51-54
- 5.4.1 个人行为偏差51-52
- 5.4.2 企业行为偏差52
- 5.4.3 商业银行行为偏差52
- 5.4.4 地方政府行为偏差52-54
- 第6章 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政策建议54-59
- 6.1 完善利率定价相关机制54
- 6.2 坚持调控政策多管齐下54-55
- 6.3 完善房地产金融服务体系55
- 6.3.1 加强房地产金融立法55
- 6.3.2 积极推进房地产证券化55
- 6.3.3 构建房地产信托运行管理体系55
- 6.4 规范市场信息对外披露55-56
- 6.5 纠正市场主体行为偏差56-59
- 6.5.1 纠正个人行为偏差56-57
- 6.5.2 纠正房地产开发企业行为偏差57
- 6.5.3 纠正商业银行行为偏差57-58
- 6.5.4 纠正地方政府行为偏差58-59
- 结论59-60
- 附录A.1 实证分析原始数据60-62
- 附录A.2 经季节调整后的样本期数据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新民;;战后法国的宏观经济管理[J];金融研究;1985年04期
2 周林;八十年代美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巨大变化[J];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05期
3 王松奇;;适度松动货币政策 刺激工业生产回升——关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建议[J];经济纵横;1986年11期
4 尚福林;;从有效控制总需求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衔接[J];金融研究;1987年10期
5 苏存;;就业刚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金融研究;1988年05期
6 邓乐平;论货币供求及总供求的关系[J];经济学家;1989年04期
7 陈汝议;;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1990年03期
8 陈洪 ,唐国兴;我国货币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苑德军;论货币政策波动周期[J];当代经济科学;1991年03期
10 何孝星;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互约性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J];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6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可邋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淡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3 记者 李倩;央行雷霆行动 落实适度宽松[N];金融时报;2008年
4 闫立良;周小川:制定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N];证券日报;2008年
5 董少鹏;“适度宽松”早有量化指标 无须担忧朝令夕改[N];证券日报;2009年
6 兴业银行 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流动性“极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 管涛;避免因为成功而失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动摇,是威胁复苏持续的最危险因素[N];中国会计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季小舟;美元指数震荡后或续跌势[N];华夏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6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4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7 吴兴敏;我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静洁;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亚;面向新世纪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阿日古那;货币政策低效之成因及对策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