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对我国银行业反洗钱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3 04:17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洗钱犯罪的危害日益严重。近几年来,国际洗钱活动呈现出若干趋势:洗钱分子将会更多地利用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为其服务;洗钱分子将会更广泛地利用新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产品洗钱;洗钱分子将会更广泛地利用国际金融系统一体化,把洗钱网络铺设到世界各地;洗钱分子将会逐步加强洗钱手段的复杂化和洗钱技术的现代化。这些趋势表明,国际洗钱活动将与金融机构发生更密切的关系。洗钱是目前国际银行界面临的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洗钱犯罪活动在我国呈现日益严重的态势,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难度不断加大,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反洗钱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长,有些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在思想、人员配置和行为等方面还存在误区,甚至把反洗钱工作当成负担,把反洗钱内控制度当作应付监管者要求的表面文章,与当前防范打击洗钱犯罪的要求不相适应,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反洗钱工作,既是合法稳健经营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银行是否建立及建立何种程度的反洗钱机制,不仅影响到银行业务的开展,也影响到银行的经营风险、竞争力和社会形象,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加强银行的反洗钱工作成为银行加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开展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本文对洗钱的含义、特征、手段、过程等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洗钱犯罪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中央银行及部分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工作措施进行了简单梳理。结合人民银行部分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检查情况,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难点,包括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员工素质不高、金融环境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工作动力、行业规则滞后、现金缴存监控不严、信息资源难共享、反洗钱信息技术分析手段难发挥、网上银行反洗钱缺乏足够重视等方面。同时分析难点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建议包括加强反洗钱知识的宣传;加强业务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规范反洗钱工作程序;加强现金管理,推广非现金结算工具;建立和完善反洗钱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部门参与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反洗钱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账户管理;加强网上银行管理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意定;张璇;;金融领域反洗钱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向宏桥;王涛;;构建反洗钱会计的理论基础[J];财会月刊;2005年26期

3 毛一萍;加强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职能[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刘兰英;杨志;;中国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J];;2006年01期

5 陈海鲤;论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反洗钱行政调查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5年11期

7 向宏桥,王涛;构建反洗钱会计的经济学基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段启俊;刘芬;;网络洗钱犯罪的立法完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罗实;黄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5年12期

10 赵威,陈竹华;腐败来源资金转移的预防与监测——来自《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刘飞;洗钱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朱宝明;反洗钱若干问题的经济理论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4 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严立新;银行业反洗钱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明高;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张启阳;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汪素南;智能技术在金融市场溢出效应和反洗钱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叶涛;全球金融机构反洗钱制度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曹元芳;经济转型期中国金融道德风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树民;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陈永红;我国资本外逃的新方式及其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张怡云;洗钱罪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肖慧鹏;论银行业反洗钱的立法完善[D];湖南大学;2004年

5 万重山;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王庆亮;洗钱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刘艳;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晓萍;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健;健全金融机构反洗钱机制的经济学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文科;论洗钱罪[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0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10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