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银行业“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7 08:26
【摘要】: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和环节,“三农”问题始终是当代中国要特别重视甚至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而现代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除政府用倾斜政策加以调控引导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外,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农村金融,可以说,金融支持是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支农体系存在着显著的制度缺陷,从而制约与束缚了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失灵,需要金融法来进行调控。作为经济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金融法通过发挥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等职能,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和管理,走一条金融依法支农的道路,从而得以逐步平衡城乡经济的巨大鸿沟。 本文试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己经提出的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建议,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进程,提高农村金融改革的绩效,切实解决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有效支持和支持力度问题。文章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究我国银行业对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的演变内容进行梳理,可有助于我们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笔者首先把我国银行业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历史演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然后阐述了我国金融业服务“三农”法律制度演变的特征。第二部分,是分析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制度的缺失。这部分笔者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首先分析了正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他银行组织(邮政储蓄)六种主要的银行类型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法律制度的缺失,最后对法律制度缺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考察国外农村金融组织的立法状况。先介绍了国外农业金融制度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了比较,然后总结它们在农村金融组织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的改进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便于我国立足于本土资源,节约立法成本,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也是本文第四部分,论述解决我国“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对策。首先着眼于宏观角度,通过从平衡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经济法原则使经济法理念贯穿整个金融服务的法律制度设计之中,给本文的法律对策定下基调;然后从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三方面来展开论述。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从放宽农村金融组织的准入条件、确定部分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两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建立有竞争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个是对已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备,另一个是改进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对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是从加强农业保险以及征信系统两方面进行阐述。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81;D922.4;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隆建;刘晓青;;权利、制度与组织视角下村镇银行的产生与发展[J];求实;2011年S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士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九旭;刘春华;孙立冰;孙丽华;;东营视角:稳健货币政策下金融支持“黄蓝”两大战略实施的现实选择[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4 邓岩;;基于制度均衡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思路[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5 郭明兰;;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6 钟凯林;李恩胜;;应用RAROC模型开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导向审计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7 阎琰;;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银国;张琛;;公司治理视角下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王文荣;杨东方;;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在我国的运用[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乔海曙;陈娟妮;徐卯晓;;基于“强银行指数”的中国银行业从“大”到“强”研究[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俊荣;提高银行业风险控制力和竞争力[N];人民日报;2004年

2 记者 石海平;银行业风险问题正在好转[N];证券日报;2003年

3 杨代新;信息、规则与银行业风险[N];中国信息报;2003年

4 记者 韩雪萌;资产规模扩张迅速 银行业风险控制能力需提高[N];金融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听雨;欧盟计划对银行业进行二次“体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6 钱仁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问题及建议[N];金融时报;2010年

7 记者 唐小惠;为银行业保驾护航[N];金融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白月娥;利益与成本的纠结:银行业“冒进”投资[N];中国会计报;2011年

9 记者 洪偌馨;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齐日光 刘小新 孙铁成;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问题思考[N];金融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沈;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邵长毅;经济转型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强;银行业风险与监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董满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充;非理性政府行为与银行业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李军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金融组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的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卫娴;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神玉飞;中国银行业制度风险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马宁;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潇续;我国银行业“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惟旭;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3 朱玉平;邹平县农村金融组织运行绩效评价与功能完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丽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郭敏;论银行业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及监管[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宋超;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仕超;金融全球化下银行业法律风险监管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尹兆君;我国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胡茹琰;软预算约束下银行业风险监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方雪梅;审计与我国投资银行业风险的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731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31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