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02:48
【摘要】: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刺激着世界的神经。为应对日趋加深的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相继多次下调利率,进入超低利率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利率究竟是复苏经济的“及时雨”,还是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助推器”,本文对此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从“流动性陷阱”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溯源出发,全面阐述和评鉴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理论,探考希克斯、克鲁格曼、斯文森等经济学家对“流动性陷阱”理论的发展,进行比较借鉴,深入剖析和把握该理论的内涵。接着,对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唯一曾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国家——日本当时的经济表现以及采取的各种政策进行探讨,揭示零利率政策的各种不良影响,吸取其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降息周期中的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我国独特的经济体制改革现实,推断出我国并不具备“流动性陷阱”产生的条件,但存在其可能发生的潜在因素。末后,对于我国远离“流动性陷阱”的政策建议进行深层思考,为货币政策决策部门的利率实践提供一种贴近现实的理论参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明,孙向光;从预期的角度看中国“流动性陷阱”[J];商业研究;2003年20期

2 武玉宁;;社会保障引擎内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与扩大内需的关系[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3期

3 杨惠;利率政策对我国居民经济活动决策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4 刘义圣;马克思利息理论与我国利息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5 李建建;;马克思利息理论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6 杜军;;对日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7 谌坤;;克服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日本的经验及影响[J];福建金融;2007年01期

8 刘义圣;两种利息理论与中国利率体制改革[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2期

9 林轩;日本终结零利率:意义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10 孙晓骏;日元贬值能否使日本走出流动性陷阱——汇率与通胀率的相关关系考察[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浩;我国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许彩玲;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对中国适用性考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薛玉连;我国放松利率管制过程中的利率监管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琛;利率走廊与利率平滑及我国利率调控目标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效应[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4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44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