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利差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18:40
【摘要】:本文以理论为依据,以中国数据为样本,集中考察了宏观变量对中国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探讨银行盈利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寻找货币政策在协调银行盈利与经济增长两者时的平衡点。 本文的银行利差决定理论模型是在研究早期银行利差理论,结合现代利差理论提出的,并通过局部均衡分析(存贷款市场)和一般均衡分析(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方法,得出了决定商业银行利差的主要因素。实证方面,本文基于2000-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PVAR模型实证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对中国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银行利差之间存在着双向、复杂的互动关系。总的来说,银行业适度的利差水平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和增长,却不能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因此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具体操作能否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维持银行适度盈利水平至关重要。目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轨、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复杂过程中,其货币政策取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F832.33;F822.0;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炳才;加息意义不大——缩小存贷利差和本外币利差是良策[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7期

2 赵栓林;澄清利率问题上的认识误区[J];河北金融;1996年10期

3 徐雪梅;;加息和升值背景中的中国上市银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5期

4 孟昭稳,徐广东;对粮棉油贷款利差补贴的调查与思考[J];会计之友;1994年01期

5 李成;论利差变化规律及作用[J];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6 张蓓;;贷款加息“出其不意” 行业调整已成必然[J];中国乡镇企业;2006年06期

7 郑霖孙;存贷利差与银行成本[J];金融会计;1999年07期

8 刘小林;存、贷款利率降低对经济的影响[J];价格月刊;1996年07期

9 杨玉山;寿险公司存量利差问题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梁冰,顾海英;中国债券市场利差过度反应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权中;;加入WTO要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潘再见;;贷款定价中的低估行为与房地产价格泡沫——扩展的PW模型与中国经验[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马跃;;高科技产业的融资对广东省银行业的影响[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宿洁;刘家壮;;借贷决策的交叉规划模型[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5 牟太勇;周宗放;;基于逆向选择风险的贷款定价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李扬;殷剑峰;;理顺利率体系,健全利率形成机制[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7 王全民;;累加法确定资本化率中使用安全利率的分析[A];2003中国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卢庆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利率结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徐小林;;宏观调控形势下促进聊城区域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思考[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10 邓映翎;;宏观调控中的金融机制[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青;负利率时代 管理利差应增加存款利率上浮空间[N];证券日报;2010年

2 记者 姚玉洁 姜泓舟;银行赚大钱,背后是利差保护[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徐以升;央行“窗口”施压银行放贷冲动[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高静;王小广:小步加息应成规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张宁;低利率货款增速放缓 银行利差有望见底[N];经济视点报;2009年

6 刘兆琼 马宜;加息:谁是受益者?[N];经济观察报;2006年

7 顺德农信社 李杰明;预期中标利差介于43~47bp[N];证券时报;2006年

8 黄宪奇;10年期浮息金融债中标利差89BP[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德邦固定收益部 梁太福;“真实”的中美利差在快速缩小[N];证券时报;2007年

10 南宁大趋势 黄树华;利差压力削弱 美元迎来大反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喜德;中国抵押支持证券定价与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肖建军;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欧朝敏;银行业竞争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4 梁凌;基于信用风险测度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杜相乾;中国低利率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庞素琳;不完全信息下信贷风险决策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7 牟太勇;基于信用风险评估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郭战琴;基于风险分析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和信贷组合决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耿禧;部分民营化下银行之利差管理:选择权评价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孙阳;轮转基金的经济学研究:微观机制、利率特征与效率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燕珊;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利差影响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甜;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决定因素的多维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攀攀;我国城投债发行利差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胡红波;中国短期融资券定价与利差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赵荣正;基于农户信用水平与贷款利率联动的农信社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z

本文编号:2764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64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