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来自浙江省67个县市区1997~2008年的实证分析
【部分图文】:
1997 0. 4850 2. 5969 1. 2006 0. 8803 1. 1542 1. 3433 0. 36762008 1. 2532 5. 4902 2. 0467 1. 5867 1. 7449 2. 1758 0. 4065 变异系数反映相对差距,图1(见第68页)给出了1997~2008年历年来浙江省县市区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异系数图。可见,变异系数在2000年最小,在1997~2008年间总体变化不大,一直围绕0. 4上下窄幅波动,这说明浙江省县市区的金融发展相对差距不大。—67—2010年第4期 ·上海经济研究·
图2 OLS估计残差值的空间分布四分位图 表3中,残差的Morans' I值为0. 204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图2以空间地图的形式,形象的给出了表3中β绝对收敛模型OLS回归残差项在空间上的分布。可见OLS回归的残差值呈现出明显空间集聚模式,其中较大的正的残差值(图中深色部分)集中在杭州、温州等沿海一带,而较小的负的残差则集中在浙西南一带(图中浅色部分)。为此,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消除浙江省县市区之间显著存在的空间正相关性。至于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 Anselin(1995)认为可以采用拉格朗日乘子(LM)检验以及稳健性拉格朗日乘子(R-LM)检验准则。具体如表3所示,LMLAG较LMERR在统计上更加显著,又R-LMLAG显著而R-LMERROR不显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雪军,田霖;我国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态势:1978-2003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2 赵伟;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3 陆文喜,李国平;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4 赵伟;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成因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林;金融结构的理论、现实与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学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与期间政府干预行为演变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16期
3 谢朝华;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目标框架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4 彭昱,李鸣秋;中国金融结构发展路径的偏好性探究[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5 潘英丽,胡月晓;金融发展与信息交易的演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彭纯,胡月晓;解析委托贷款的契约安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许崇正;论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8 栾光旭,费淑静;后发优势与中国金融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9 郭纹廷,王文峰;金融发展失衡的区域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10 吴凡,卢阳春;转型期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金融努力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潘青木;金融资产结构变化与金融体系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俞海;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窦祥胜;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8 张志杰;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管同伟;中国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维;论西部和谐金融体系的构建[D];湖南大学;2006年
2 董智明;河北省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4 王鑫;跨国银行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高锁平;新疆兵团国有农业企业资产重组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6 李晓晖;我国的居民储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崔亚峰;我国金融制度变革中的开放式基金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8 陈默;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9 闫志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刘佳刚;我国金融制度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2 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3 金相郁;;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0~2003[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4 金雪军,田霖;我国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态势:1978-2003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5 谢平;;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2年11期
6 陈宗胜;倒U曲线的“阶梯形”变异[J];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7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8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9 徐现祥,李郇;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10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强;;中国二元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5年05期
2 魏敏;;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惠晓峰;沈静;;东北三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与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陈述云;刘带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来自西部贵州的实证[J];统计研究;2006年09期
5 张新前;胡日东;张业圳;;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朱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7 左晓慧;张兴军;;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3期
8 王慧;;现代经济理论学说的计量考证[J];时代金融;2007年06期
9 崔萌;唐波;;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J];金融纵横;2007年17期
10 吴云;徐石泉;;金融发展与资本积累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经济;2008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孙力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4 云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大勇;我国经济形态规模与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赵伟军;转轨时期我国金融结构的变迁及其动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立法;FDI和经济增长:国内金融市场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甘勇;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东霞;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谱分析[D];青岛大学;2005年
2 王亮;中国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panel data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晓羽;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史雅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孙莉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6 岳玲玲;金融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国霞;金融发展对陕西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蔡希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8年
9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庞华;湖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1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7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