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7:17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由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确立的“双挂钩”机制下的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各个国家放松管制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和不断加强金融创新,使国际资本流动与大量跨境融资活动不断加速发展,不仅带动传统而自发的原有国际金融中心迅猛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政府推动的新兴金融中心,一大批新兴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崛起,全球性金融中心、地区性金融中心和大批离岸金融市场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金融网络,从而充分说明了金融在当今世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己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最高层次,进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枢。金融体系在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客观上要求并促成了金融中心的形成。在19世纪,由于欧洲及北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跨国需求开始大大增加,国际性的融资、保险、外汇交易活动规模在欧洲的一些大城市形成集聚。从20世纪开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在世界许多地方渗透,国际金融活动也在世界一些主要地区相对集中,这导致了一批地区性和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一个国家要真正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它们的持续发展将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而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巩固,又是世界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要在世界经济中持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就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用于承载巨大的经济实体,促使经济安全、高效地运行。 伴随国际资本流动速度与规模的加快,资本流动对经济乃至相关领域的主导或影响逐渐上升,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资本流动的重要集结地、调配地,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与地位更为醒目,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影响力逐渐上升,甚至主导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调整。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够反映一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综合经济实力。因此中国只有不断深化金融体制建设,学习和借鉴当代国际金融中心的先进经验和监管理念,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积极发挥政府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构建全面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的监管机制,改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从国际货币体系变迁和金融市场创新的角度系统的研究了新兴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经济效应、建设实践,在借鉴新兴金融中心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与金融生态环境二者关系的实证检验得出了经济基础、经济外向度、政治环境因素对金融中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本文首先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其次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区位理论、金融梯度转移理论、金融生态学理论,金融集聚理论诠释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内在动因、作用机制、经济效应,然后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变迁的角度对传统国际金融中心与新兴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从中总结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中心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对我国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最后以上海为例对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进行解释,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在关系,并针对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1
【部分图文】:

动态过程,级阶,阶段,动态过程分析


、金融集聚动态过程分析金融集聚动态地成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中级阶阶段。在每个阶段金融产业在量和质两方面双重成长的动态过程。量现为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基础上的经营规模、业务种类、服务领域等长,以及由此导致的金融资产总量的变化。质的发展指市场化机制作融组织体系运行效率的改善。

衍生品市场,香港,合约,单位


图 3.1 香港衍生品市场发展情况(单位:千张合约)资料来源:香港证券交易所香港在 2010 年 3 月的 GFCI 指数是 739,排名第三,地位仅落后于纽约、伦敦,说明香港金融中心的综合实力较强,香港目前己是世界第三大银行中心、第四大黄金交易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中心、第九大股票市场(股票总市值达35591 亿港元)、第五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心,还是亚太区最大的保险市场、

外国公司,新加坡,新加坡人,上市公司


图3.3 2008年新加坡股票市场外国公司来源分布图22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统计,新加坡在 2005-2007 年间 GDP 增长率基本保持在 8%左右,2008 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加坡经济增长下滑;2009 年新加坡人均 GDP35515 美元,比 2008 年降低了 8.7%,2009 年新加坡人均 GDP 是 1980年的 7.31 倍;1988 年新加坡上市公司市值和股票交易额分别占 GDP 的 94.41%、17.58%,到 2007 年分别增长到 211.73%、230.15%;新加坡现在是世界上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紧随伦敦、纽约和东京,2009 年外汇总成交额是 59643555 百万美元,日均成交额是 236681 百万美元,具体情况见下表。表 3.2 新加坡经济金融情况指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GDP增长率(%) 7.6 8.7 8.2 1.4人均GDP(美元) 28420 31932 37389 38904金融服务业增长率(%) 8.8 12.3 15.2 6.2上市公司数 664 708 762 76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2 熊竞;南宁市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条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73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73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