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进程、动力与前景

发布时间:2020-11-12 07:40
   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始于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历史发展以及崛起中的中国如何处理与既有国际体系的问题,学者们已给予较多关注。但是,具体到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和中国融入体系的动力问题,仍缺乏充分的分析和解释。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和动力,不仅有助于解析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诸方面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发展。 本文认为,自新中国建国以来,由于中国自身认同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参与经历了一个从游离者,普通参与者,到积极的参与和建设者的过程。中国角色变化的动力来自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国内层面的动力包括改革开放对外资和技术的需求、驱逐台湾的主权因素,以及中国在参与中所获得的巨大社会经济收益;国际层面的动力包括对发挥大国作用,塑造大国形象以及提供地区公共物品,促进地区合作的考量。目前,中国已经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进一步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良好前景,并将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过程基本一致。其次,对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是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原因。最后,中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塑造能力有待提高。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1;F8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及特点
    第一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范围界定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动力分析
    第一节 国内层面的因素
    第二节 国际层面的因素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
第三章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前景
    第一节 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第二节 中国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立场和诉求
    第三节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迪一;;浅析世界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6期

2 贾付强;;从英国治下的金本位到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理性选择的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吴婷婷;;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向展望——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4 王刚;纪双城;柳直;青木;陶短房;;金砖五国峰会影响深远[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6期

5 王晓薇;;货币战争[J];新晋商;2009年05期

6 匡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J];党政论坛;2011年06期

7 孙南申;;中国如何谋求国际金融事务话语权[J];中国经贸;2011年04期

8 章玉贵;;IMF“全球最终借款人”光环难再[J];学习月刊;2011年13期

9 钟伟;;当心外储安全[J];英才;2011年09期

10 郑舒婷;;漳州“拿来主义”[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2 罗玉冰;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4 喻志松;教育系统利用外资的效益、规模、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郭建伟;最后贷款人[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国庆;从亚洲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霸权[D];复旦大学;2007年

7 严磊;危机与改革:赞比亚经济改革历程探析(1975-2008)[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俞海;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陈高翔;论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演炜;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进程、动力与前景[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杨飞;国际金融体系变迁与中国对策[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丛大林;国际金融组织对华贷款中的转贷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郭明锐;金融危机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分析及中国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阮凤微;《案例》: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D];暨南大学;2002年

6 唐辉;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中管理冲突问题的探讨[D];西北大学;2003年

7 郭迎;我国农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绩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毛洪坤;俄罗斯外债问题及其解决途径[D];外交学院;2003年

9 李雪;我国国外贷款项目业主在招标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范博伟;从相互依赖理论看中国的经济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0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80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