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进程、动力与前景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1;F8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及特点
第一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范围界定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动力分析
第一节 国内层面的因素
第二节 国际层面的因素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
第三章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前景
第一节 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第二节 中国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立场和诉求
第三节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迪一;;浅析世界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6期
2 贾付强;;从英国治下的金本位到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理性选择的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吴婷婷;;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向展望——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4 王刚;纪双城;柳直;青木;陶短房;;金砖五国峰会影响深远[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6期
5 王晓薇;;货币战争[J];新晋商;2009年05期
6 匡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J];党政论坛;2011年06期
7 孙南申;;中国如何谋求国际金融事务话语权[J];中国经贸;2011年04期
8 章玉贵;;IMF“全球最终借款人”光环难再[J];学习月刊;2011年13期
9 钟伟;;当心外储安全[J];英才;2011年09期
10 郑舒婷;;漳州“拿来主义”[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2 罗玉冰;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4 喻志松;教育系统利用外资的效益、规模、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郭建伟;最后贷款人[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国庆;从亚洲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霸权[D];复旦大学;2007年
7 严磊;危机与改革:赞比亚经济改革历程探析(1975-2008)[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俞海;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陈高翔;论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演炜;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进程、动力与前景[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杨飞;国际金融体系变迁与中国对策[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丛大林;国际金融组织对华贷款中的转贷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郭明锐;金融危机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分析及中国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阮凤微;《案例》: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D];暨南大学;2002年
6 唐辉;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中管理冲突问题的探讨[D];西北大学;2003年
7 郭迎;我国农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绩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毛洪坤;俄罗斯外债问题及其解决途径[D];外交学院;2003年
9 李雪;我国国外贷款项目业主在招标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范博伟;从相互依赖理论看中国的经济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0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80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