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重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08:31
  不良资产的出现和累积,不仅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上升,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且为避免风险的发生,银行还需要计提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而造成其净利润的下降,不仅影响其未来的长远发展,还会影响到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持。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渠道与方式在国际上已发展成熟而被引进了中国市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发展初期为2006年到2008年,但2009年开始停滞,这主要是由于美国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使得我国对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工具“避之不及”。直至2016年持续面临“不良”双升的局面下才重启资产证券化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至今已经过三轮试点范围的扩大。鉴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盘活存量、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银行业资产信用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将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成为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常规手段。本文围绕我国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首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介绍,然后回顾国际上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成熟并取得成功国家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接着梳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两阶段历史进程,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选择重启后的两单对公类... 

【文章来源】: 闫月仙 吉林大学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重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2005-2018年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

社会融资,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来源


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两阶段过程22万亿计划”的出台使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瞬间膨胀,并且由下图4.1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我国人民币贷款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就很大,非常依赖商业银行间接渠道融资,2011年开始人民币贷款融资规模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不良贷款余额也相应表现出不断上升的局面(图1.1);其次,地方政府负债规模暴涨;最后,非金融类企业部门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不断攀升。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下行压力的增大,实体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信用质量下滑,种种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逐步扩大。重启前夕,即2015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达到12,744亿元和1.67%,双双居于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加上不良资产的“冰棍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和难度加大。而且,我国十九大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因此积极处置金融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盘活存量,缓解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商业银行“不良”压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不断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重要原因。图4.12007-2019年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与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4.3.1.2寻求创新性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渠道需求迫切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传统手段主要有清收(催收、依法收贷和重组)、

资产证券化,单数,数据来源,商业银行


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两阶段过程37常业务管理较为规范,但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则存在业务规范程度不高、风险管理不到位、贷款资产抵质押物不达标等问题,使得不良资产不符合证券化标准。其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并不是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部门,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会在收益与成本之间衡量,需符合经济性要求,若因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而增加银行运营成本,那么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动力自然不足。前期,商业银行首先需要从所有不良资产中挑选出合格资产,进行账务合同资料等交割,然后配合各中介机构完成基础资产池的尽职调查工作,尤其是对公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需要逐笔尽调,可能还需对不合格资产进行赎回,发行后商业银行通常作为资产服务机构负责后期基础资产池的回收及回收现金流管理与资金及时划付等工作,其中对于信用类基础资产池的清收资产服务商一般采用外包催收的方式,对于涉及抵质押担保类基础资产池一般由资产服务商采用法律诉讼、依法拍卖、贷款重组的方式实现现金回收,回收过程存在催收、诉讼等费用,而且普遍而言,受益于品牌、规模效应,国有商业银行催收费用较低,而其他商业银行处置费用较高。除此之外,证券化过程中还涉及了相关税费、发行费用、信托费用、中介机构报酬等费用。可以看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不仅准备周期长且占用大量人力物力、环节复杂,还需支付各种费用,资产证券化处置成本偏高。图4.4重启后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单数数据来源:根据发行情况汇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26)
[2]资产证券化与不良资产处置——中国的实践与反思[J]. 洪艳蓉.  证券市场导报. 2018(12)
[3]我国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J]. 王茜萌,谭帅.  现代管理科学. 2018(11)
[4]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外比较、纵向比较及模式探索[J]. 王亮亮.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8(07)
[5]不良资产处置与不良资产证券化: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J]. 高蓓,张明.  国际经济评论. 2018(01)
[6]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证券化:现况与展望[J]. 郑彤明.  金融与经济. 2018(01)
[7]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J].   居业. 2017(08)
[8]“不良AB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J]. 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17(02)
[9]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处置效用几何?[J]. 王隽,梅杰.  金融市场研究. 2016(12)
[10]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机理、案例与改进思路[J]. 杨迪川.  南方金融. 2016(10)

硕士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 牟建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
[2]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刁闻玲.安徽财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47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947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