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理论基
发布时间:2021-01-14 03:42
1936年,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问世,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在该书中,凯恩斯采用宏观分析方法对诸如收入、消费、投资、货币与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经济学从微观分析转向宏观分析。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凯恩斯亲眼目睹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诸多弊端,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存在非市场出清和非充分就业,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的常态,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凯恩斯理论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经济学依据,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凯恩斯理论成为经济学主流。尽管,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面对西方国家经济滞涨无计可施而备受质疑,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再次受到经济学界的青睐。然而,在此后近30多年时间里,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成为困扰世界经济的顽症,凯恩斯理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光芒,成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尚方宝剑”。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为了削弱日元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日本银行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日本泡沫经济埋下了隐患,日本经济经历了痛苦的“失去的十年”。当日本经济逐渐复苏之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2.1.1 流动性陷阱
2.1.2 零利率下限约束
2.1.3 操作策略
2.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
2.2.1 稳定金融市场
2.2.2 增加产出和提升物价
2.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2.4 评述和展望
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3.1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3.2 流动性陷阱
3.2.1 30年代大萧条与凯恩斯流动性陷阱
3.2.2 日本“失去的十年”与克鲁格曼通货紧缩理论
3.2.3 2008年金融危机与伯南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3.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3.3.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三大支柱
3.3.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
3.3.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
4.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4.1 研究变量、方法及数据
4.1.1 研究变量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数据
4.2 实证分析
4.2.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4.2.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研究
4.2.3 原因分析
4.3 结论和启示
5.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
5.1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
5.1.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特殊的公开市场操作
5.1.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
5.2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5.2.1 助长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5.2.2 美联储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5.2.3 严重影响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
5.2.4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面临困境
5.2.5 动摇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5.2.6 美国政府债台高筑
5.3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外围国家的影响
5.3.1 影响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
5.3.2 外围国家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5.3.3 外围国家货币被动升值
5.3.4 外围国家面临输入性通胀风险
5.3.5 外围国家面临资产泡沫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J]. 万志宏,曾刚.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4)
[2]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J]. 李永刚. 财经科学. 2011(04)
[3]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货币政策效果研究——基于货币市场的实证分析[J]. 马红霞,孙雪芬.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2)
[4]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 王晓雷,刘昊虹. 财经科学. 2011(02)
[5]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中国对策[J]. 王家强,廖淑萍. 中国货币市场. 2011(01)
[6]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J]. 王爱俭,武常命. 中国金融. 2010(23)
[7]量化宽松政策:原因、趋势及影响[J]. 郑联盛. 中国金融. 2010(23)
[8]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 李石凯. 中国金融. 2010(23)
[9]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评析——兼评中国央行本次加息的意义[J]. 吴秀波.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10)
[10]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来自1996~2009年的经验证据[J]. 杨恩. 金融评论. 2010(04)
本文编号:297614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2.1.1 流动性陷阱
2.1.2 零利率下限约束
2.1.3 操作策略
2.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
2.2.1 稳定金融市场
2.2.2 增加产出和提升物价
2.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2.4 评述和展望
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3.1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3.2 流动性陷阱
3.2.1 30年代大萧条与凯恩斯流动性陷阱
3.2.2 日本“失去的十年”与克鲁格曼通货紧缩理论
3.2.3 2008年金融危机与伯南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3.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3.3.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三大支柱
3.3.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
3.3.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
4.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4.1 研究变量、方法及数据
4.1.1 研究变量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数据
4.2 实证分析
4.2.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4.2.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研究
4.2.3 原因分析
4.3 结论和启示
5.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
5.1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
5.1.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特殊的公开市场操作
5.1.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
5.2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5.2.1 助长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5.2.2 美联储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5.2.3 严重影响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
5.2.4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面临困境
5.2.5 动摇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5.2.6 美国政府债台高筑
5.3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外围国家的影响
5.3.1 影响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
5.3.2 外围国家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5.3.3 外围国家货币被动升值
5.3.4 外围国家面临输入性通胀风险
5.3.5 外围国家面临资产泡沫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J]. 万志宏,曾刚.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4)
[2]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J]. 李永刚. 财经科学. 2011(04)
[3]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货币政策效果研究——基于货币市场的实证分析[J]. 马红霞,孙雪芬.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2)
[4]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 王晓雷,刘昊虹. 财经科学. 2011(02)
[5]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中国对策[J]. 王家强,廖淑萍. 中国货币市场. 2011(01)
[6]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J]. 王爱俭,武常命. 中国金融. 2010(23)
[7]量化宽松政策:原因、趋势及影响[J]. 郑联盛. 中国金融. 2010(23)
[8]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 李石凯. 中国金融. 2010(23)
[9]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评析——兼评中国央行本次加息的意义[J]. 吴秀波.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10)
[10]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来自1996~2009年的经验证据[J]. 杨恩. 金融评论. 2010(04)
本文编号:2976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97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