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6 07:41
中国经济数十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存在差距的现象,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具有异质性。进入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战略的实施,经济重心南移,区域经济差距从“东西差距”变成“南北差距”,正在影响未来省域经济格局演变。1977—2019年,北方经济份额由43.8%震荡下滑至35.2%。2019年,东北经济占比为5.07%,几乎是历史最低值,GDP增速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值,人口净流出严重。受限于曾经的重工业、传统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惯性影响,互联网、生物医药、电子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协调发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数字智能经济繁荣以及相关的制度创新,势必成为影响东北未来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我国金融资源和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东部经济区创业资本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经济区,中部略高于西部,这与东中西部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是一致的(张秀艳,孟宪春,2016)。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全球金融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速度,金融机构、资源、活动在一些重要的地区形成金融集聚,且集聚程度不断加深,金融集...
【文章来源】: 白雯 吉林大学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部分年份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
⒄埂⒔鹑诜⒄褂刖?梅⒄辜涞鸟詈闲?鞴叵导煅?19行为指标值逐年降低,导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缺少驱动力,且原有的经济体制难以实现创新变革,资本水平、技术水平过低,这都是导致东北三省经济日渐下行的原因。对落后型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这些地区均存在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缺少经济发展动力的问题,这是由于该区域受地理位置和当地人文环境等影响,可引进的经济开发项目较少,加上自身发展现状落后,难以引进优秀人才,导致该区域经济始终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图3.2北京、上海和东北三个省份经济发展二级指标雷达图(2000年、2010年和2017年)(2)创新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评价从图3.3可以看出,区域间创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出现明显的“分级发展”现象。创新发展处于高水平的地区主要有4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这些地区的创新发展水平均在0.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创新发展水平处于0.10-0.35的地区主要有8个省份(天津、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四川和陕西),剩下17个省份(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海南、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省域占比为58.62%,创新发展水平均处于0.10以下。这说明我国创新发展呈现阶梯状发展态势,且大部分地区的创新发展水平还需大幅度提升。进一步考察二级指标测度结果发现,高创新发展水平地区凭借先进技术、前沿知识、充裕的研发投入资金和良好的国际发展平台等优势,有更多机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实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转变。而低创新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重点还处于对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背景的发展提升阶段,缺少良好的创业发展能力和机会
第3章创新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检验20图3.3部分年份创新发展综合评价值另外,2002-2017年间,大部分地区创新发展水平只出现了轻微波动。福建、山东和广东3个省份的创新发展水平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3个省份都在R&D经费投入方面有持续增加的特征,且不断增加就业指导人员,促进更多创业机会的产生。以创新发展水平较高的广东和上海为例,结合二级指标雷达图(如图3.4所示)分析发现,广东还在国际交流方面有所突破,凭借自身地理优势和先进技术市场建立较为成熟的对外交易市场,进而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分析,上海在技术方面的相对发展水平有所衰退,不论是起步技术、技术储备,还是新技术,都呈现指标数值递减趋势,这与我国科学技术研发与应用向杭州、深圳集中发展的现实有关;此外,上海在机会创业和风险资本两个方面的相对发展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后退趋势,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人才就业指导和相关R&D经费投入,且投入力度已超过上海原有水平,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因此上海的创新发展综合评价值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下降。对比广东和上海的创新发展水平,东北三省经济衰退、技术短缺的限制,使其在创新发展多个方面均存在问题,除了人际网络外,部分二级指标(文化底蕴、技术、投资等)均呈现衰退趋势。图3.4上海、广东和东北三个省份创新发展二级指标雷达图(2000年、2010年和2017年)(3)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图3.5的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同样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波动趋势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相似。金融发展平均水平在0.50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4个省市;虽然存在上下波动,但这4个省市始终领先其他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万佳彧,周勤,肖义. 经济评论. 2020(01)
[2]金融集聚引导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基于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解析[J]. 张秀艳. 财经问题研究. 2019(11)
[3]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 经济研究. 2019(08)
[4]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析[J]. 张芷若,谷国锋. 经济地理. 2019(04)
[5]金融集聚与工业生产率提升——基于研发资本的中介传导有效性研究[J]. 张秀艳,周毅,白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2)
[6]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非对称关系及其结构性变迁[J]. 周姝彤,刘力臻,王庆龙. 工业技术经济. 2019(03)
[7]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再检验[J]. 董直庆,刘备. 数量经济研究. 2019(01)
[8]我国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张克雯. 统计与决策. 2018(18)
[9]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性研究[J]. 郭彬,张笑. 管理现代化. 2018(05)
[1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J]. 李二玲,崔之珍. 地理科学. 2018(09)
硕士论文
[1]金融集聚、R&D资本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D]. 周毅.吉林大学 2018
[2]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孟宪春.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00738
【文章来源】: 白雯 吉林大学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部分年份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
⒄埂⒔鹑诜⒄褂刖?梅⒄辜涞鸟詈闲?鞴叵导煅?19行为指标值逐年降低,导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缺少驱动力,且原有的经济体制难以实现创新变革,资本水平、技术水平过低,这都是导致东北三省经济日渐下行的原因。对落后型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这些地区均存在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缺少经济发展动力的问题,这是由于该区域受地理位置和当地人文环境等影响,可引进的经济开发项目较少,加上自身发展现状落后,难以引进优秀人才,导致该区域经济始终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图3.2北京、上海和东北三个省份经济发展二级指标雷达图(2000年、2010年和2017年)(2)创新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评价从图3.3可以看出,区域间创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出现明显的“分级发展”现象。创新发展处于高水平的地区主要有4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这些地区的创新发展水平均在0.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创新发展水平处于0.10-0.35的地区主要有8个省份(天津、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四川和陕西),剩下17个省份(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海南、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省域占比为58.62%,创新发展水平均处于0.10以下。这说明我国创新发展呈现阶梯状发展态势,且大部分地区的创新发展水平还需大幅度提升。进一步考察二级指标测度结果发现,高创新发展水平地区凭借先进技术、前沿知识、充裕的研发投入资金和良好的国际发展平台等优势,有更多机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实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转变。而低创新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重点还处于对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背景的发展提升阶段,缺少良好的创业发展能力和机会
第3章创新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检验20图3.3部分年份创新发展综合评价值另外,2002-2017年间,大部分地区创新发展水平只出现了轻微波动。福建、山东和广东3个省份的创新发展水平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3个省份都在R&D经费投入方面有持续增加的特征,且不断增加就业指导人员,促进更多创业机会的产生。以创新发展水平较高的广东和上海为例,结合二级指标雷达图(如图3.4所示)分析发现,广东还在国际交流方面有所突破,凭借自身地理优势和先进技术市场建立较为成熟的对外交易市场,进而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分析,上海在技术方面的相对发展水平有所衰退,不论是起步技术、技术储备,还是新技术,都呈现指标数值递减趋势,这与我国科学技术研发与应用向杭州、深圳集中发展的现实有关;此外,上海在机会创业和风险资本两个方面的相对发展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后退趋势,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人才就业指导和相关R&D经费投入,且投入力度已超过上海原有水平,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因此上海的创新发展综合评价值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下降。对比广东和上海的创新发展水平,东北三省经济衰退、技术短缺的限制,使其在创新发展多个方面均存在问题,除了人际网络外,部分二级指标(文化底蕴、技术、投资等)均呈现衰退趋势。图3.4上海、广东和东北三个省份创新发展二级指标雷达图(2000年、2010年和2017年)(3)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图3.5的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同样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波动趋势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相似。金融发展平均水平在0.50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4个省市;虽然存在上下波动,但这4个省市始终领先其他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万佳彧,周勤,肖义. 经济评论. 2020(01)
[2]金融集聚引导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基于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解析[J]. 张秀艳. 财经问题研究. 2019(11)
[3]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 经济研究. 2019(08)
[4]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析[J]. 张芷若,谷国锋. 经济地理. 2019(04)
[5]金融集聚与工业生产率提升——基于研发资本的中介传导有效性研究[J]. 张秀艳,周毅,白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2)
[6]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非对称关系及其结构性变迁[J]. 周姝彤,刘力臻,王庆龙. 工业技术经济. 2019(03)
[7]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再检验[J]. 董直庆,刘备. 数量经济研究. 2019(01)
[8]我国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张克雯. 统计与决策. 2018(18)
[9]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性研究[J]. 郭彬,张笑. 管理现代化. 2018(05)
[1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J]. 李二玲,崔之珍. 地理科学. 2018(09)
硕士论文
[1]金融集聚、R&D资本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D]. 周毅.吉林大学 2018
[2]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孟宪春.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00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00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