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博弈分析——基于银行内部及银行间竞争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06 13:27
以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为背景,运用博弈论剖析同一商业银行内部行为主体之间以及不同商业银行机构之间在利益博弈下对风险承担行为选择的均衡策略,论证了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绝不是风险中性的简单媒介,而是具有主观风险偏好的金融参与主体,从而拓展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认识,指出研判货币政策效果时须考虑金融稳定,最后从完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和传导机制以及优化商业银行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34(1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家信心指数(2)
假设风险投资失败,若两位经理都选择了投资,他们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经济环境或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银行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银行几乎不会因为投资决策的失误而破产倒闭,故而银行经理可能会免受处罚或处罚力度较小,因此其效用为-U’,且U>U’≥0,两位经理都选择不投资的效用仍为0。若其中某一经理选择投资,而另一经理选择不投资,该项风险项目失败后投资的银行经理会遭受处罚,得益为-U3,而不投资的银行经理可能会得到职务上的晋升和声誉的提高,得益为U4,具体的得益矩阵如图2所示。可见,当且仅当-U’=0时,(不投资,不投资)与(投资,投资)都是银行经理博弈的均衡策略,此时银行经理的得益为0;当-U’<0时,银行经理博弈的均衡策略(不投资,不投资)。从我国应对2008年次贷危机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宽松货币政策促使商业银行体系有着整体风险承担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第三季度之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偏紧缩。2008年9月14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倒闭拉开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序幕。为稳定市场信心,减少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立即于16日调转货币政策立场,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明确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立场为适度宽松,并连续四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开启了货币政策持续适度宽松的模式。随后,银行家信心指数(1)自2009年第一季度起逐渐上升,详见图3。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大幅增加,人民币贷款余额在2009年一季度达3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8%,二季度达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
假设商业银行的类型并非固定不变,在实际经营中,他们正是根据确定的经济运行情况调整自己的风险承担行为,从而选择商业银行之间博弈均衡的最优得益。在经济景气和低迷时,任意两家商业银行的不同风险承担行为对应的纯策略得益矩阵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可见,在经济景气时期,商业银行能找到唯一纳什均衡解(R1,R1),这表明商业银行都会选择高风险承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J]. 巴曙松,黄尚平. 当代金融研究. 2018(05)
[2]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机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杨洋.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6)
[3]货币政策之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实证研究[J]. 李裕坤. 统计与决策. 2015(14)
[4]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银行业整体的研究[J]. 金鹏辉,张翔,高峰. 金融研究. 2014 (02)
[5]货币政策、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J]. 江曙霞,陈玉婵. 金融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067188
【文章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34(1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家信心指数(2)
假设风险投资失败,若两位经理都选择了投资,他们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经济环境或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银行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银行几乎不会因为投资决策的失误而破产倒闭,故而银行经理可能会免受处罚或处罚力度较小,因此其效用为-U’,且U>U’≥0,两位经理都选择不投资的效用仍为0。若其中某一经理选择投资,而另一经理选择不投资,该项风险项目失败后投资的银行经理会遭受处罚,得益为-U3,而不投资的银行经理可能会得到职务上的晋升和声誉的提高,得益为U4,具体的得益矩阵如图2所示。可见,当且仅当-U’=0时,(不投资,不投资)与(投资,投资)都是银行经理博弈的均衡策略,此时银行经理的得益为0;当-U’<0时,银行经理博弈的均衡策略(不投资,不投资)。从我国应对2008年次贷危机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宽松货币政策促使商业银行体系有着整体风险承担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第三季度之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偏紧缩。2008年9月14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倒闭拉开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序幕。为稳定市场信心,减少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立即于16日调转货币政策立场,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明确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立场为适度宽松,并连续四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开启了货币政策持续适度宽松的模式。随后,银行家信心指数(1)自2009年第一季度起逐渐上升,详见图3。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大幅增加,人民币贷款余额在2009年一季度达3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8%,二季度达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
假设商业银行的类型并非固定不变,在实际经营中,他们正是根据确定的经济运行情况调整自己的风险承担行为,从而选择商业银行之间博弈均衡的最优得益。在经济景气和低迷时,任意两家商业银行的不同风险承担行为对应的纯策略得益矩阵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可见,在经济景气时期,商业银行能找到唯一纳什均衡解(R1,R1),这表明商业银行都会选择高风险承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J]. 巴曙松,黄尚平. 当代金融研究. 2018(05)
[2]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机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杨洋.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6)
[3]货币政策之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实证研究[J]. 李裕坤. 统计与决策. 2015(14)
[4]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银行业整体的研究[J]. 金鹏辉,张翔,高峰. 金融研究. 2014 (02)
[5]货币政策、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J]. 江曙霞,陈玉婵. 金融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067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06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