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03:27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信贷需求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村,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小额信贷的需求逐渐减少,科技含量高,能形成规模经济的产业其资金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小额信贷机构不能完全满足其资金需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就将其市场定位于社区银行,并立足于为农村提供小额金融服务。邮政储蓄银行凭借其遍布城乡的大范围网点和人脉优势,市场发展空间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信誉优势等积极开展了农村存款业务、小额贷款业务和部分中间业务,为国家总体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随着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邮政储蓄小额贷款业务在农村逐渐被广大农户认可,选择邮政储蓄小额信贷慢慢成为了一种习惯,市场潜力巨大,具备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我国小额信贷情况复杂问题多多的现状,这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既是风险也是挑战,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必须正视自身缺陷,在吸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外部客观环境,制定出一整套符合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特点的小额信贷模式,这其中重点在于创新业务品种,加强风险管理,采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农业资金安全,保...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1.1 本论文研究目的
1.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社区银行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1.2.2 国内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分析
2.1 社区银行、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2.1.1 社区银行概述
2.1.2 小额信贷概述
2.2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
2.3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分析
2.3.1 贴近社区的地域优势
2.3.2 点多面广的网络优势
2.3.3 机遇众多的市场优势
2.3.4 强大的资金优势
2.3.5 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2.4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意义
2.4.1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2.4.2 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带动农村金融事业进步
2.4.3 促进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良性循环
2.5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分析
2.5.1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
2.5.2 小额信贷的需求的急迫性为发展小额信贷提供了可行性
2.5.3 大量国外经验为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提供了可行性
第3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3.1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分析
3.1.1 小额信贷有效供给不足
3.1.2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
3.1.3 小额信贷需求主体情况多样
3.1.4 小额信贷目前取得的成果
3.2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3.2.1 信贷业务成本收益不匹配
3.2.2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3.2.3 缺乏高素质专门人才
3.3 以小额质押贷款为例进行的SWOT分析
第4章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小额信贷方面的经验
4.1 国外社区银行小额信贷的发展概况
4.1.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4.1.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4.2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
4.2.1 建立穷人自己的贷款组织
4.2.2 建立合理小组联保贷款机制
4.2.3 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4.3 国外经验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启示
4.3.1 明确小额信贷内涵
4.3.2 制定符合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特点的制度规范
4.3.3 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
第5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的策略选择
5.1 设计适合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产品
5.1.1 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创新业务
5.1.2 明确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社区银行定位
5.1.3 设计成本收益相匹配的小额信贷模式
5.2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5.2.1 制定适合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法律法规
5.2.2 强化内控机制,降低操作风险
5.2.3 完善风险转移和担保机制
5.2.4 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5.2.5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银行结构变迁与小额信贷[J]. 余侠. 浙江金融. 2009(01)
[2]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 黄伯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8(03)
[3]对小额信贷公司盈利难问题的若干思考[J]. 徐磊.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9)
[4]标准小额信贷:理论、问题与对策[J]. 唐红娟,李树杰. 乡镇经济. 2008(07)
[5]商业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J]. 孙秋婉. 法制与社会. 2008(20)
[6]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扶贫[J]. 程宇航. 老区建设. 2008(13)
[7]小额信贷融资与农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 苑素静. 农村金融研究. 2008(07)
[8]普惠性可持续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构建路径[J]. 胡金焱,李东亮. 金融发展研究. 2008(06)
[9]关于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问题研究[J]. 余羚.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2)
[10]农业小额信贷模式研究[J]. 黄建军,李峰,薛克俭.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06)
本文编号:3083478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1.1 本论文研究目的
1.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社区银行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1.2.2 国内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分析
2.1 社区银行、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2.1.1 社区银行概述
2.1.2 小额信贷概述
2.2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
2.3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分析
2.3.1 贴近社区的地域优势
2.3.2 点多面广的网络优势
2.3.3 机遇众多的市场优势
2.3.4 强大的资金优势
2.3.5 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2.4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意义
2.4.1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2.4.2 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带动农村金融事业进步
2.4.3 促进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良性循环
2.5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分析
2.5.1 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
2.5.2 小额信贷的需求的急迫性为发展小额信贷提供了可行性
2.5.3 大量国外经验为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小额信贷提供了可行性
第3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3.1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分析
3.1.1 小额信贷有效供给不足
3.1.2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
3.1.3 小额信贷需求主体情况多样
3.1.4 小额信贷目前取得的成果
3.2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3.2.1 信贷业务成本收益不匹配
3.2.2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3.2.3 缺乏高素质专门人才
3.3 以小额质押贷款为例进行的SWOT分析
第4章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小额信贷方面的经验
4.1 国外社区银行小额信贷的发展概况
4.1.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4.1.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4.2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
4.2.1 建立穷人自己的贷款组织
4.2.2 建立合理小组联保贷款机制
4.2.3 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4.3 国外经验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启示
4.3.1 明确小额信贷内涵
4.3.2 制定符合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特点的制度规范
4.3.3 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
第5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的策略选择
5.1 设计适合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产品
5.1.1 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创新业务
5.1.2 明确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社区银行定位
5.1.3 设计成本收益相匹配的小额信贷模式
5.2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5.2.1 制定适合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法律法规
5.2.2 强化内控机制,降低操作风险
5.2.3 完善风险转移和担保机制
5.2.4 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5.2.5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银行结构变迁与小额信贷[J]. 余侠. 浙江金融. 2009(01)
[2]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 黄伯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8(03)
[3]对小额信贷公司盈利难问题的若干思考[J]. 徐磊.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9)
[4]标准小额信贷:理论、问题与对策[J]. 唐红娟,李树杰. 乡镇经济. 2008(07)
[5]商业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J]. 孙秋婉. 法制与社会. 2008(20)
[6]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扶贫[J]. 程宇航. 老区建设. 2008(13)
[7]小额信贷融资与农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 苑素静. 农村金融研究. 2008(07)
[8]普惠性可持续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构建路径[J]. 胡金焱,李东亮. 金融发展研究. 2008(06)
[9]关于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问题研究[J]. 余羚.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2)
[10]农业小额信贷模式研究[J]. 黄建军,李峰,薛克俭.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06)
本文编号:3083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08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