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7 13:28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20世纪末至今,国际金融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在物价、利率和国内实体经济等都较平稳的情况下,许多的国家却出现了剧烈的经济波动。比如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导致日本的经济进入了长期的低迷的状态的原因就是“泡沫经济”的破灭。九十年代后期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尤其是2007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各西方国家的资产价格显著的偏离了实体经济,从而引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最后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深究引起这些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金融市场尤其是资产价格的急剧波动。因此,经济学家和货币当局一改货币的传统理论和只局限于研究商品和劳务供求的货币政策,转向研究和思考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甚至是实体经济之间的作用和影响。这样就使得有关资产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问题在当前不仅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研究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实际问题。证券市场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成员国之间推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中的构建一国金融稳健指标之一,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观注对象。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的不断创新,以及金融的全球化使得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深化,金融体系的日趋变化也给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的经济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要随着经济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以到达经济稳定的目标,对于现在的经济状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我们对货币政策在各个不同阶段和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判断,本文选取了实际利率、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作为货币政策的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证指数(SZ)以及汇率(ER)作为我国经济的研究对象,运用了理论和实证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别研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和汇率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对它们之间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产价格 外汇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22.0;F1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引言9-14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 1.2 文献综述11-14
- 2 相关概念和检验方法14-16
- 2.1 序列的稳定性14
- 2.2 协整理论14
- 2.3 数据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14-15
- 2.4 Johansen协整检验15-16
- 3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计量分析16-24
- 3.1 变量的选取16
- 3.2 VAR模型的建立16-23
- 3.2.1 数据处理的单位根检验17-18
- 3.2.2 协整检验18-19
- 3.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9-20
- 3.2.4 方差分解20-21
- 3.2.5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脉冲晌应函数分析21-23
- 3.3 结论23-24
- 4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计量分析24-41
- 4.1 货币政策影响资产价格的机制24-25
- 4.2 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25-38
- 4.2.1 变量的选取25-26
- 4.2.2 VAR模型的构建26
- 4.2.3 对股票市场的分析26-27
- 4.2.4 数据处理单位根检验27-29
- 4.2.5 协整检验29-31
- 4.2.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31-32
- 4.2.7 方差分解32-34
- 4.2.8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脉冲晌应函数分析34-38
- 4.5 结论38-41
- 5 货币政策与汇率关系的计量分析41-47
- 5.1 货币政策与汇率之间的关系41-42
- 5.2 VAR模型的构建42-46
- 5.2.1 数据处理的单位根检验42-43
- 5.2.2 协整检验43-44
- 5.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4
- 5.2.4 方差分解44-45
- 5.2.5 货币政策对汇率影响的脉冲响应函数45-46
- 5.3 结论46-47
- 6 论文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47-50
- 6.1 主要结论47-48
- 6.2 政策建议48-50
- 参考文献50-51
- 致谢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青;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环境压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1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