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贷传导机制理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理论之一,商业银行是信贷主体,其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金融危机之后,巴塞尔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对银行自有资本的约束,我国也有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出台,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严格界定资本定义,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越来越重视。然而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必然会影响银行信贷供给,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因此研究资本充足率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包括银行资本渠道、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然后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描述性分析,再通过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和较低的银行,研究资本充足率高低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2004年为分界点,2004年以后监管当局开始严格要求资本水平,这使得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改变信贷规模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但是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0.5%,因此我们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11.5%来衡量,其它商业银行以10.5%来衡量。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可以顺利的传导扩张性货币政策,但会弱化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信贷渠道存在,但是会抑制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加剧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针对资本充足率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应该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拓宽其融资来源,健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 货币政策传导 金融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0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导论9-16
-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1.1 研究目的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10-14
- 1.2.1 国外研究概况10-12
- 1.2.2 国内研究概况12-14
-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4-16
- 1.3.1 本文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14-15
- 1.3.2 采用的研究方法15
- 1.3.3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5-16
- 第2章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传导渠道16-21
- 2.1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6-18
- 2.1.1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16
- 2.1.2 托宾的q理论16-17
- 2.1.3 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7
- 2.1.4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17-18
- 2.2 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渠道18-21
- 2.2.1 银行的资本渠道19
- 2.2.2 资产负债表渠道19
- 2.2.3 贷款渠道19-21
- 第3章 我国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描述性分析21-32
- 3.1 巴塞尔协议演变及我国银行的监管21-23
- 3.1.1 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演变21
- 3.1.2 我国银行资本监管21-23
- 3.2 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现状23-26
- 3.3 货币政策传导的描述性分析26-32
- 3.3.1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及GDP增速26-27
- 3.3.2 宽松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分析27-29
- 3.3.3 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传导分析29-32
- 第4章 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实证分析32-45
- 4.1 资本充足率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32-34
- 4.1.1 分析前提32
- 4.1.2 资本充足率较高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32-33
- 4.1.3 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33-34
- 4.1.4 两类银行并存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34
- 4.2 实证分析34-35
- 4.2.1 研究方法及数据选取34-35
- 4.2.2 模型的设定与计量方法35
- 4.3 模型结果35-43
- 4.3.1 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36-39
- 4.3.2 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分析39-41
- 4.3.3 五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分类研究41-43
- 4.4 小结43-45
- 第5章 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45-48
- 5.1 结论45
- 5.2 政策建议45-48
- 5.2.1 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来源45-46
- 5.2.2 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46-47
- 5.2.3 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与监管目标统一性47-48
- 参考文献48-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分析及其优化[J];北方经贸;2001年01期
2 裴学印;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2年07期
3 刘决琦,程希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及障碍分析和对策[J];价值工程;2002年06期
4 陈锋;货币政策传导:理性思考与机制创新——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工作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4年05期
5 韩青,符展;影响海南省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海南金融;2004年07期
6 曾宪久;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借鉴(之二)——德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式[J];西南金融;2004年07期
7 孙铭;四大因素影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J];金融信息参考;2004年06期
8 赵德旺,王广生;基层货币政策传导应处理好三个关系[J];济南金融;2004年11期
9 岳意定;赵振华;;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魏进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功能疲软效应”分析与对策[J];探索;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朱传友;李树岭;唐鲁生;王馨;王冠;;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商业银行行为分析——基于对山东省的实证检验[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2 郭琪;;差别化金融调控与信贷结构调整——基于货币政策传导视角的分析[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传华;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与制度性障碍[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FN记者 曾启通 见习记者 宋焱;发挥央行分支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N];金融时报;2005年
3 许传华;从金融监管分离看货币政策传导[N];上海金融报;2003年
4 高洪民;货币政策传导偏重信用渠道[N];上海金融报;2005年
5 记者 牛娟娟;市场化工具运用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传导力[N];金融时报;2013年
6 记者 莫莉;亚洲货币政策传导更趋复杂[N];金融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徐飞;“未富先老”国情:关乎货币政策传导[N];金融时报;2004年
8 夏志琼;基层央行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梗阻[N];经理日报;2004年
9 赵彦华 王 森 ;试析基层货币政策传导梗阻与疏导[N];大众科技报;2005年
10 ;货币政策传导应五措并举[N];上海金融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明宇;货币政策传导的资本渠道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任啸;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4 张洪武;金融制度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单国俊;银行借贷行为、企业融资决策与货币政策传导[D];复旦大学;2013年
6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闫红波;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差异[D];复旦大学;2008年
8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思;银行资本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罗麒;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FAVAR模型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朱午虹;货币政策传导对房地价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4 吴启;商业银行行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分析[D];河南大学;2015年
5 李涛;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6 姜静;我国银行信贷活动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黄盼盼;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敖前卫;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地区性差异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9 时文朝;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培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差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1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