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民间金融合法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14:09
  民间金融己经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现在,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远,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一方面,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既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也促进了正规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并且有潜在的风险性。本文以民间金融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其中对经济影响的分析还采用了实证检验的方法,论证了民间金融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民间金融的定义及相关历史文献;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情况;第三部分,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阐述;第四部分,论证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五部分,提出我国民间金融合法化的策略和途径。总之,由于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其合法身份,将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发挥其优势,抑制其负面...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民间金融的定义
    1.3 文献回顾
        1.3.1 关于民间金融产生原因的文献
        1.3.2 关于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的文献
        1.3.3 关于民间金融对经济影响的文献
        1.3.4 关于民间金融发展前景和治理政策的文献
2 我国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的民间金融合法化历程
    2.1 美国民间金融的逐步合法化
    2.2 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
    2.3 我国台湾地区合会正规化历程
3 我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发展状况及现状
4 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1 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1.1 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正面影响的理论分析
        4.1.2 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的理论分析
        4.1.3 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4.2 民间金融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4.2.1 民间金融对我国社会的正面影响
        4.2.2 民间金融对我国社会的负面影响
5 我国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必要性、途径及策略
    5.1 我国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必要性
        5.1.1 正规金融机构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有的各种融资需求
        5.1.2 民间财富迅速膨胀,为民间金融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泉
    5.2 我国民间金融合法化的策略及途径
        5.2.1 我国民间金融合法化的策略
        5.2.2 我国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正规金融:形式、根源与运行机制[J]. 余秀江,潘朝顺,陈润华.  经济问题. 2007(06)
[2]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演进路径与政策规范[J]. 钱水土,俞建荣.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02)
[3]转轨时期如何治理我国非正规金融[J]. 刘汉禹.  商场现代化. 2006(23)
[4]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J]. 潘士远,罗德明.  金融研究. 2006(04)
[5]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关系研究综述——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一个制度视角[J]. 左臣明,马九杰.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6)
[6]我国民间金融变迁的路径依赖[J]. 安强身,庞克锋.  长白学刊. 2005(05)
[7]民间金融合法化:一个制度视角[J]. 姜旭朝,邓蕊.  学习与探索. 2005(05)
[8]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 姚耀军,陈德付.  中国农村经济. 2005(08)
[9]农村民间金融:变迁路径与政府的行为选择[J]. 李伟毅,胡士华.  农业经济问题. 2004(11)
[10]非正规金融的研究与思考[J]. 任森春.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09)

博士论文
[1]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 卓凯.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 毛蕊.广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4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494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