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创新与中国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效应

发布时间:2021-11-27 10:52
  如果经济中存在较强的货币需求流动性陷阱效应,那么货币政策执行将遇到零利率下限问题(zero-bound problem),或在低利率区间货币政策无效性问题,而这正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美货币政策执行中面对的困境。本文从货币投机需求是微观经济主体资产投资组合最优决策过程的逻辑出发,利用变系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在厘清货币需求流动性陷阱效应是否存在的前提下,本文考察了近些年来中国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对于货币流动性陷阱效应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一是货币需求流动性陷阱在中国的确比较显著的存在,作用机制基本符合投资组合假说,但显著性与货币层次划分密切相关,M2和M1相对显著,而M0则不显著;二是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金融创新强化而非弱化了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效应,这可能与中国金融产品仍不够丰富有关。但是,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投机需求因“功能主序效应”而对流动性陷阱影响不显著,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影响显著,但对不同层次货币表现出“结构差异效应”;三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金融创新对流动性陷阱效应的边际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弱化了金融市场的...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金融创新与中国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效应


框架流程图

对比图,利率,货币,货币需求


由于根据Bae等(Bae、Kakkar和Ogaki,2006),如果存在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效应,那么,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且货币需求关于利率的需求弹性具有多种表达形式,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函数形式具有如下三种类型:Mt=α+β1Rt+μt、Mt=α+β1ln|R|t+μt和Mt=α+β1ln(1+|R|t/|R|t)+μt。为此,我们进一步在图3-3和图3-4的各个图中,对另外两种货币需求函数形式条件下的货币和利率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对比图3-2、3-3、3-4中的各图可以看出,图3-4中的货币关于利率的弹性为正,不符合理论预期,而图3-2、3-3中货币关于利率的弹性均为负,两种函数类型的结果均符合理论预期。由于就持币机会成本而言,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的功能是相似的,因此本文后面实证中采取了传统的半对数货币需求函数形式。图3-2剔除ln GDP后的货币与利率sr的关系

利率,货币,模型设定


剔除ln GDP后的货币与利率ln(1+|sr|/|sr|)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放松利率管制、利润率均等化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J]. 杨筝,王红建,戴静,许传华.  金融研究. 2019(06)
[2]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J]. 孟宪春,张屹山,李天宇.  世界经济. 2019(05)
[3]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弱化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伯南克之谜”[J]. 战明华,李帅,刘恩慧,许月丽.  世界经济. 2019(04)
[4]企业“脱实向虚”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J]. 彭俞超,倪骁然,沈吉.  经济研究. 2018(10)
[5]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统计测度[J]. 张原,薛青梅.  统计与决策. 2016(11)
[6]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与预期管理研究[J]. 郭豫媚,陈伟泽,陈彦斌.  经济研究. 2016(01)
[7]互联网金融发展、电子货币替代与预防性货币需求[J]. 周光友,施怡波.  金融研究. 2015(05)
[8]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及效果研究——基于银行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J]. 王舒军,彭建刚.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4(06)
[9]规模经济、卡甘效应与微观货币需求——兼论我国高货币化之谜[J]. 彭方平,连玉君,胡新明,赵慧敏.  经济研究. 2013 (04)
[10]中国经济转型与货币需求[J]. 康继军,傅蕴英,张宗益.  经济学(季刊). 2012(02)



本文编号:352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2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