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测试及其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1-05 07:26
我国银行一直以来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其主要依赖定性分析和主观判断,加入WTO后,开始与国际接轨,按照《巴塞尔协议》规范自己,逐步推行现行定量分析的信用风险管理。但这些模型主要讨论的是整个宏观经济在稳定的正常情况下的估计,忽略了对小概率的极端波动情景和事件的评估。对此巴塞尔委员会在2004年《新巴塞尔协议》中提出了必须对信用风险执行压力测试即对小概率事件发生时的评估。因此,我国银行体系应努力跟随国际脚步,吸取国外已有的经验,加强研究,防范于未然。本文写作的重要思想—压力测试。全文按照“为什么需要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什么—怎样测算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应用”的逻辑思路进行了阐述,最后具体的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进行了宏观压力测试。构建了两种宏观经济极端情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幅下降和通货膨胀率骤升,在这两种情境设定下,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都出现了不同幅度提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在面临假设的宏观经济冲击时,抵御、化解风险的能力显得不足,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991一2008年各变量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原因与治理:2003—2008[J]. 赵洪丹,丁志国. 沈阳大学学报. 2010(01)
[2]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张辑. 改革与战略. 2009(11)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和实践[J]. 周子元.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08)
[4]赣州市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报告——以大余农信社为例[J]. 李军民.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3)
[5]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问题研究综述[J]. 丁春燕.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3)
[6]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J]. 徐明东,刘晓星. 国际金融研究. 2008(02)
[7]宏观压力测试及其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J]. 高同裕,陈元富. 南方金融. 2006(07)
[8]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J]. 陈华. 学术研究. 2006(03)
[9]金融脆弱性理论与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发展[J]. 齐敏. 特区经济. 2006(01)
[10]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研究[J]. 郭春松. 福建金融. 2005(10)
硕士论文
[1]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研究与探索[D]. 刘卫.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570010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991一2008年各变量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原因与治理:2003—2008[J]. 赵洪丹,丁志国. 沈阳大学学报. 2010(01)
[2]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张辑. 改革与战略. 2009(11)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和实践[J]. 周子元.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08)
[4]赣州市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报告——以大余农信社为例[J]. 李军民.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3)
[5]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问题研究综述[J]. 丁春燕.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3)
[6]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J]. 徐明东,刘晓星. 国际金融研究. 2008(02)
[7]宏观压力测试及其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J]. 高同裕,陈元富. 南方金融. 2006(07)
[8]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J]. 陈华. 学术研究. 2006(03)
[9]金融脆弱性理论与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发展[J]. 齐敏. 特区经济. 2006(01)
[10]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研究[J]. 郭春松. 福建金融. 2005(10)
硕士论文
[1]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研究与探索[D]. 刘卫.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570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7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