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20:08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来,我国政府对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而创新不仅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及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企业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结合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社会信任对我国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同时把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考察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简单对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背景进行介绍,同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对于企业创新以及社会信任的研究资料和文献,基于此对论文研究的基本结构以及思路进行梳理,最后对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以及特色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简单的介绍了社会信任、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的概念,其次是对委托代理理论、信...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企业研发支出情况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图3.2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由图3.2可以看出,2009-2018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从32160项增长到222287项,增幅为5.9,且通过图3.2也可看出,这十年间,只有2012-2013年间授权数有稍微下降,总体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是每年的增长的幅度还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增长趋势还无法比较。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阻碍企业创新的因素1、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了较高的信息成本。研发创新的相关信息往往都跟企业发展有关,公司出于自己的发展考虑,是不愿意将这些专有信息全部或者部分透露给潜在的投资者的,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泄露给竞争者,企业一般会通过申请专利以防这些专有信息外漏,这就加重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负债融资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负债较高的公司,管理者比较喜欢把资金用在周期较长、风险很高但是回报也很高的研发活动上,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一般都是属于高难度、高风险的项目,这就给投资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多投资人会觉得把钱放在周期较长的研发活动上太冒险了,项目如果失败了,债权人就会承担大部分的成本,而一旦成功,投资者相对于股东来讲只能获得较为固定的收益,所以资金持有者不愿意提供资金,或者要求拿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来补偿风险,这会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或者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去获得企业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所以市场中交易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造成效率低下,进而会影响企业进行创新活动。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明仅存在中介效应。第五步,对ab和c"的符号进行比较,若二者符号相异,则为遮掩效应,对间接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ab/c"|进行报告;若二者符号相同,则为中介效应,对总效应中中介效应的占比ab/c进行报告[53]。具体检验程序如图4.1:图4.1中介作用检验程序因此为检验中介效应,本文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以下模型:ScontrolTrustA10(2)TrustRDcontrolSA210(3)2、变量定义(1)企业创新的度量(RD)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总结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来衡量企业创新。创新投入一般是指企业的研发支出等,例如在已有的学术文献中,会用人均研发支出、研销比等来度量企业创新水平;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所获得的的研发成果就是创新产出,大多是用企业申请的或者是被授权的专利数量来表示。本文企业创新用研发投入来衡量,所谓的研发投入指的是在开发与研究中所投入的资金,因为部分企业没有研发支出,所以本文研发支出的数据加1,取自然对数,用RD表示。(2)融资约束的度量(SA)现有的研究文献大多是以单变量法和综合变量指数法来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单变量计量方法采用能反映企业特征的单变量,例如用股利支付率、利息保证倍数等作为融资约束的衡量指标;综合变量指数主要有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现金—现金流敏感度、KZ指数、WW指数等。反映企业特征的单变量来衡量融资约束可能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宏观经济和银行特征如何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J]. 张蕴萍,高菁翊,陈言.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1)
[2]专利执行保险的创新激励效应[J]. 龙小宁,林菡馨.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3)
[3]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 杜勇,张欢,陈建英. 中国工业经济. 2017(12)
[4]社会信任是否会提升企业并购绩效?[J]. 王艳,李善民. 管理世界. 2017(12)
[5]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投资:回顾与展望[J]. 钟凯,杨鸣京,程小可. 金融评论. 2017(06)
[6]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企业创新[J]. 张晓红,朱明侠,王皓. 中国流通经济. 2017(05)
[7]期权激励会促进公司创新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专利产出的证据[J]. 王姝勋,方红艳,荣昭. 金融研究. 2017(03)
[8]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 余明桂,范蕊,钟慧洁.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2)
[9]政策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效率[J]. 陈德球,金雅玲,董志勇.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4)
[10]国企民营化与企业创新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 钟昀珈,张晨宇,陈德球. 财经研究. 2016(07)
本文编号:3587068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企业研发支出情况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图3.2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由图3.2可以看出,2009-2018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从32160项增长到222287项,增幅为5.9,且通过图3.2也可看出,这十年间,只有2012-2013年间授权数有稍微下降,总体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是每年的增长的幅度还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增长趋势还无法比较。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阻碍企业创新的因素1、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了较高的信息成本。研发创新的相关信息往往都跟企业发展有关,公司出于自己的发展考虑,是不愿意将这些专有信息全部或者部分透露给潜在的投资者的,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泄露给竞争者,企业一般会通过申请专利以防这些专有信息外漏,这就加重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负债融资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负债较高的公司,管理者比较喜欢把资金用在周期较长、风险很高但是回报也很高的研发活动上,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一般都是属于高难度、高风险的项目,这就给投资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多投资人会觉得把钱放在周期较长的研发活动上太冒险了,项目如果失败了,债权人就会承担大部分的成本,而一旦成功,投资者相对于股东来讲只能获得较为固定的收益,所以资金持有者不愿意提供资金,或者要求拿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来补偿风险,这会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或者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去获得企业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所以市场中交易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造成效率低下,进而会影响企业进行创新活动。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明仅存在中介效应。第五步,对ab和c"的符号进行比较,若二者符号相异,则为遮掩效应,对间接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ab/c"|进行报告;若二者符号相同,则为中介效应,对总效应中中介效应的占比ab/c进行报告[53]。具体检验程序如图4.1:图4.1中介作用检验程序因此为检验中介效应,本文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以下模型:ScontrolTrustA10(2)TrustRDcontrolSA210(3)2、变量定义(1)企业创新的度量(RD)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总结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来衡量企业创新。创新投入一般是指企业的研发支出等,例如在已有的学术文献中,会用人均研发支出、研销比等来度量企业创新水平;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所获得的的研发成果就是创新产出,大多是用企业申请的或者是被授权的专利数量来表示。本文企业创新用研发投入来衡量,所谓的研发投入指的是在开发与研究中所投入的资金,因为部分企业没有研发支出,所以本文研发支出的数据加1,取自然对数,用RD表示。(2)融资约束的度量(SA)现有的研究文献大多是以单变量法和综合变量指数法来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单变量计量方法采用能反映企业特征的单变量,例如用股利支付率、利息保证倍数等作为融资约束的衡量指标;综合变量指数主要有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现金—现金流敏感度、KZ指数、WW指数等。反映企业特征的单变量来衡量融资约束可能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宏观经济和银行特征如何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J]. 张蕴萍,高菁翊,陈言.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1)
[2]专利执行保险的创新激励效应[J]. 龙小宁,林菡馨.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3)
[3]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 杜勇,张欢,陈建英. 中国工业经济. 2017(12)
[4]社会信任是否会提升企业并购绩效?[J]. 王艳,李善民. 管理世界. 2017(12)
[5]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投资:回顾与展望[J]. 钟凯,杨鸣京,程小可. 金融评论. 2017(06)
[6]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企业创新[J]. 张晓红,朱明侠,王皓. 中国流通经济. 2017(05)
[7]期权激励会促进公司创新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专利产出的证据[J]. 王姝勋,方红艳,荣昭. 金融研究. 2017(03)
[8]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 余明桂,范蕊,钟慧洁.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2)
[9]政策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效率[J]. 陈德球,金雅玲,董志勇.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4)
[10]国企民营化与企业创新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 钟昀珈,张晨宇,陈德球. 财经研究. 2016(07)
本文编号:3587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8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