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制衡机制能有效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吗?
发布时间:2023-10-29 19:5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随着国企民企的融合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成为近来热议的话题,不同产权性质的资本间如何"合"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要点。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创新之处
(四)拟解决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2.信息不对称理论
3.交易成本理论
四、研究内容
(一)国有股东作为控股股东,研究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的制衡效果
(二)民营股东作为控股股东,研究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的制衡效果
(三)民营股东作为控股股东,国有性质制衡股东制衡效果较差原因
五、总结
本文编号:3858768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创新之处
(四)拟解决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2.信息不对称理论
3.交易成本理论
四、研究内容
(一)国有股东作为控股股东,研究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的制衡效果
(二)民营股东作为控股股东,研究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的制衡效果
(三)民营股东作为控股股东,国有性质制衡股东制衡效果较差原因
五、总结
本文编号:3858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85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