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利率期货推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07: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利率期货推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环境建设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率市场化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将逐步实现。这些内外部的现实条件为恢复发展我国利率期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市场对开展利率期货交易的需求也日趋强烈。本文主要以国债期货为利率期货载体,在论述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分析了国债期货推出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从而得出应当推出国债期货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的定性分析,通过吸取早先国债试点失败和国外利率期货发展的经验,做出利率期货推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为我国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推出利率期货提供理论支持及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概述国内外利率期货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国债期货失败原因;其次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分析了其带来的利率风险,从此引出推出利率期货的必要性;接着有机结合国外利率期货发展的路径选择和经济制度环境分析,来说明我国应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推出利率期货,并以国债为突破;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状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根据这种研究思路,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分别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利率期货发展状况,以及用国债期货为载体分析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利率期货产生以来,短短30多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投资风险,随之增加了对风险投资和管理工具的需求,加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率期货交易得到了迅猛发展,交易量逐年攀升,上市品种日渐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利率期货市场也有了突破性发展。我国也曾在1992年至1995年开展过国债期货的试点工作,但由于条件不成熟、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经过萌芽、发育、发展等阶段后,出现了过度投机的现象,导致了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得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经过火爆完结后,最终以失败收场。归纳我国国债期货发展失败的原因有一下几点:国债期货的功能定位偏差;国债现货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国债品种太少,期限结构失衡;风险监管体系不完善;利率机制非市场化。本文认为非市场化的利率机制是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失败的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所以,在重提我国利率期货发展之时,除了要吸取其他失败经验,更要重视和加强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我国利率期货市场发展的关键和前提所在。本文在讨论我国利率期货时,以国债期货进行研究,其原因在于:国债利率在一国利率体系中占有突出地位;国债期货是主要的利率期货。 其次,本文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各投资主体的利率风险,在论述利率期货三大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引出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必要性。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趋势下,利率将会在更大的程度上由市场力量所决定,这将导致利率波动相比以前会更加频繁,引起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频繁变化,从而会对我国各种持有债券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不论是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是国债的购买者,而国债作为金边债券以及最基础的投资工具,在几乎所有投资者的投资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果没有利率风险对冲机制,利率波动给国债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无疑会对市场造成规模巨大的冲击。而目前采用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不仅远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各类机构对利率风险管理的强烈需求,也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推出有利于各类不同市场主体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衍生产品,通过有法律保障和严格监管的利率风险对冲机制,来配合中国利率体系市场化的顺利推进,确保利率杠杆作用的应有发挥。作为最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利率期货,这已为发达市场几十年经验所证明。 利率期货具有规避风险、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三大功能是利率期货推出必要性的理论基础。在利率市场化进行到现在的关键时刻,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必要性本质上来自经济市场化对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的客观要求和金融深化的现实要求: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有利于我国国债现货市场发展;有助于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引导。 接着,本文通过研究在利率期货的发展路径和经济、制度环境等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利率期货市场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我国以后更好地开展利率期货市场给出宝贵的借鉴经验。同时,对比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条件。 从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把利率衍生品成为一个优先发展的衍生工具,而利率衍生品则主要以国债期货作为突破口;在利率期货发展环境方面,各国除了共同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外,微观环境也大致相同:首先就是有一个发达的现货市场,其次是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较大,市场参与者有规避风险的需求;制度环境方面,主要从监管制度、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了阐述。 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条件包括:一、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以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的利率机制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是债券市场上的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作为国债期货交易的首要条件,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为开展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我国国债现货发行与流通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且国债现货市场存量规模已具备国际各国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时的水平:国债发行规模不断增大,品种日益多样化,发行机制更加完善;现货市场流动性增强;国债存量已达到一定规模;投资者结构优化。三、制度的完善为我国利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良好环境:市场监管规范统一化,法规制度逐渐完善;政府对期货市场进行了大规模重组、清理整顿;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建成一套严密的交易、结算和风险控制制度,期货市场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总之,按照国际经验,我国无论在利率市场化,现货市场的发展,还是制度规范方面都达到了发展利率期货的水平。从推出的时机、条件以及金融期货突破点的选择等方面看,如果国债期货品种能成为金融期货的突破口,将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 最后,本文对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给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 虽然国债期货的重新推出几乎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但是经济运行具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推出利率期货是否会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引起重视。为了避免历史上的国债风波再现,必须小心行事。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条件,推出完善的监管法规,在政策上保障利率期货的平稳进行。一、进一步发展现货市场,稳定国债发行,加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改善投资者结构,大力扶持机构投资者;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政府监管、交易所自我监管、行业自律等监管制度;三、改革会计、税收制度;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发展交易所的多层次制度体系:既包括直接针对国债期货市场的法律和规章,与国债期货市场参与者相关的法律规定,也要包括在政府的法律授权下,各交易所制定的交易所交易规则、实施细则。因此,应根据中国的现状,借鉴国际上的基本法规,抓紧国债期货的立法工作,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关键词】:利率期货 利率市场化 国债期货 利率风险 必要性 国际经验 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22;F832.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2
- 1. 国内外利率期货发展状况12-24
- 1.1 国外利率期货的发展12-16
- 1.2 国内期货利率的发展状况16-23
- 1.3 本文以国债期货为主讨论的原因23-24
- 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带来的风险24-30
-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24-27
- 2.2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分析27-28
- 2.3 目前采用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弊端28-30
- 3.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推出利率期货的必要性30-36
- 3.1 利率期货的三大基本功能30-33
- 3.2 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必要性33-36
- 4. 借鉴国际经验分析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条件36-45
- 4.1 利率期货发展的国际借鉴36-39
- 4.2 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条件分析39-45
- 5. 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一些建议45-52
- 5.1 进一步发展现货市场45-47
- 5.2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47-50
- 5.3 国债期货交易制度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5
- 后记55-56
- 致谢56-57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5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霄宁;高秀芝;;利率期货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俊杰;IRFH在海外投资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李秀辉;我国利率衍生产品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利率期货推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9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