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基于DSGE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05:08

  本文关键词:基于DSGE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当前实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是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为主,辅之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这是受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从数量型工具规则过渡到价格型工具规则,有效降低了宏观经济波动和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有明显的相机抉择的特点,容易造成货币政策实践的不一致性,进而引起经济的波动和向公众传达错误的政策信号,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有效性面临诸多的挑战。 在对外开放不断加深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如何在不确定情况下设计一个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外部冲击又能够保持较高声誉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是一个紧迫且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梳理了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历史演变,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总结了货币政策调控所取得的经验和历史教训,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实践,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必要性。 其次,针对现有文献关于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量化研究大多采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等传统计量手段和基于封闭经济模型的问题,结合开放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构建了一个包含家庭、厂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资本品生产者、企业家、金融中介机构、以及货币当局等六类经济主体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由于其具有显性的建模过程、扎实的理论基础等优良特性,使其能够避免卢卡斯批判。 第三,针对我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和信贷市场上信用摩擦的存在,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带有金融加速器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估计的结果显示我国确实存在价格粘性、工资粘性和金融加速器效应等特征,表明考虑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和信贷市场摩擦的改进的DSGE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 最后,针对所构建的模型采用参数校准和贝叶斯估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估计,,使得模型具有理论上的严谨性和和一致性,进而从货币政策调整、汇率波动冲击以及基于福利损失分析这三个方向对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调控绩效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价格型工具规则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大的作用,经济将会承担更小的通货膨胀,从而实现较低通货膨胀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宏观调控效果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建议货币当局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改革,构建价格型规则的调控体系,更加积极地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关键词】:DSGE模型 金融加速器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调控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22.0;F123.1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引言11-22
  •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0.1.1 研究背景11-12
  • 0.1.2 研究意义12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0.2.1 国外相关文献述评13-16
  • 0.2.2 国内相关文献述评16-18
  •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18-20
  • 0.3.1 研究内容18-19
  • 0.3.2 研究方法19-20
  • 0.3.3 研究的技术路线20
  • 0.4 研究的创新点20-22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22-29
  • 1.1 相关概念界定22-24
  • 1.1.1 金融加速器22
  • 1.1.2 价格粘性22-23
  • 1.1.3 工资粘性23
  • 1.1.4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3
  • 1.1.5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3-24
  • 1.2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理论基础24-26
  • 1.2.1 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24-25
  • 1.2.2 McCallum 规则25-26
  • 1.3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理论基础26-28
  • 1.3.1 基本的泰勒规则26-27
  • 1.3.2 开放条件下的利率规则27-28
  • 1.3.3 前瞻性的利率规则28
  • 1.4 本章小结28-29
  • 2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实践的现状分析29-37
  • 2.1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演变概述29-30
  • 2.2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具体实践30-34
  • 2.2.1 1997 年以前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30
  • 2.2.2 1998—2002 年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30-31
  • 2.2.3 2003 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31-34
  • 2.3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存在的问题34-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绩效的 DSGE 模型构建37-51
  • 3.1 模型的选择37-39
  • 3.1.1 传统计量模型的特点37-38
  • 3.1.2 DSGE 模型的主要特征38-39
  • 3.2 开放条件下的 DSGE 模型构建39-50
  • 3.2.1 家庭的效用最大化行为39-44
  • 3.2.2 中间产品的最优定价行为44-45
  • 3.2.3 资本品生产者45-46
  • 3.2.4 企业家46-49
  • 3.2.5 金融中介机构49
  • 3.2.6 货币当局49-50
  • 3.3 本章小结50-51
  • 4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绩效的 DSGE 模型实证分析51-67
  • 4.1 模型线性化结果51-53
  • 4.2 数据处理及估计方法选择53-55
  • 4.2.1 数据处理53-54
  • 4.2.2 估计方法的选择54-55
  • 4.3 模型参数的校准和估计55-59
  • 4.3.1 参数校准55-57
  • 4.3.2 模型动态估计:Bayes 估计57-59
  • 4.4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宏观调控绩效比较分析59-66
  • 4.4.1 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效应60-63
  • 4.4.2 外部因素的冲击效应——汇率波动63-65
  • 4.4.3 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分析65-66
  • 4.5 本章小结66-67
  • 5 全文总结和展望67-69
  • 5.1 全文总结67-68
  • 5.2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72-80
  • 附录 1 价格型规则模型 dynare 程序72-75
  • 附录 2 数量型规则模型 dynare 程序75-78
  • 附录 3 各变量滤波后的数据78-80
  • 致谢80-81
  • 个人简历81
  • 发表的学术论文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燕;;浅析近几年央行对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6期

2 张永鹏;;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物价的利弊分析[J];特区经济;2008年05期

3 本刊编辑部;;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关键把握三个关系——访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高小琼[J];金融与经济;2010年01期

4 孔鸿超;;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分析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4期

5 石乐;;论改革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引发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年07期

6 郭子初;;稳定物价,货币政策更有针对性[J];中国金融家;2011年04期

7 郭丹慧;瑞士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特色[J];上海金融;1987年12期

8 缪勇;试析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J];农金纵横;1990年02期

9 黎振兴;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广西金融研究;1995年04期

10 黎振兴;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金融科学;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龙;;2010~2011年拉美地区经济形势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侯铁建;朱舜;;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波;王海洋;董继润;;基于复合事件规则的主动数据库动态分析模型[A];第十六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葛家怡;周鹏;王明时;;睡眠脑电信号样本熵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翔;;徒步定向运动新规则分析与裁判法探析——兼谈团队赛规格存在的问题[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6 熊伟;张巨;景宁;;从空间完整性约束导出触发器ECA规则[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7 吴博;黄志球;祝义;;基于实时扩展Wright的系统检验规则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8 周志诚;何守才;;产生式专家系统中的规则优先级[A];第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张龙哺;;新时代的计算机智能翻译技术[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成;高夕良;李力;赵世春;张光辉;李英民;;大型火车站台结构的地震作用下扭转不规则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闫立良;净投放转为净回笼 并非货币政策工具异动信号[N];证券日报;2010年

2 记者 唐真龙 王媛;加息“靴子”何时落地 货币政策工具陷“两难”[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郭晓东 通讯员 刘为民 侯永;人行朔州中支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地方经济[N];金融时报;2011年

4 张立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解决不了通胀[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5 吴国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发展金融研究室主任;以差别化货币政策工具促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6 记者 闫立良;周小川:要用好货币供应量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N];证券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闫立良;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灵活调节资金供求[N];证券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银行研究室主任 曾刚;今年哪种货币政策工具会唱主角[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记者 但有为;今年货币政策工具猜想[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冯 佳;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防止急刹车[N];证券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微;关于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王宪勇;DSGE框架下的中国经济波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朱柏松;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联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叶娅芬;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有效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李松华;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胡爱华;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胡爱华;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利锋;非线性DSGE方法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于洪波;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李虎;基于本体和规则的受控自然语言系统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永强;基于DSGE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姚坚;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梁丽娜;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协调性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何艾平;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及选择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5 胡晔;新时期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D];安徽大学;2013年

6 王伟;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7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潇;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变迁与转型[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娉娉;美联储反危机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孙文迪;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股价指数波动影响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DSGE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95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5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