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剩余动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剩余动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政府和资本市场是动员金融剩余投入生产再循环的两种手段,但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和资本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所起作用不同,通过对不同区域实证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短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的增强,长期的经济增长则要依靠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应当扩大政府规模和提升金融深化程度,中西部地区应当抑制政府规模、适度提升区域金融深化水平。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许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金融剩余 区域 增长 关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L0001)
【分类号】:F832;F127;F224
【正文快照】: 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外生的要素投入增加和内生的技术水平的提升,短期内经济的增长主要受到投入到经济循环中的经济剩余多少的约束,特别资本量的短期增加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资本量的积累需要通过某种社会中介将经济剩余在不同的产业间划分,形成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勇;王满仓;;金融战略、产权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2 冉茂盛,张宗益,钟子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庄子银,邹薇;公共支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王玉;;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束景明;;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选择与放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曲世林,罗守贵,欧阳令南;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4 尹希果;曾冬梅;;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5 杨莲娜;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霍艳斌;;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7 张丹;雷立钧;;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优化[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8 刘忻梅;杨金林;唐俊;;内蒙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9 陈爱林;金融结构的理论、现实与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宋一;;“后美国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蕾;谭东明;王静;;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碧;;关于金融资本助推“三农”建设的思考[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建;黄少安;;土地产权、土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梁锐;王皓;;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相关性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伯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7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9 尹婵娟;;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胡宏兵;郭金龙;;中国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基于Bootstrap仿真方法的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吴越;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杨云;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添行;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岩;农村民间借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生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徐丽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宋增芬;山东省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安强身;;金融漏损、效率修正与“反哺效应”——中国转轨经济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研究的新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2 张晨;张宇;;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吗[J];经济学家;2011年02期
3 刘瑞明;;金融压抑、所有制歧视与增长拖累——国有企业效率损失再考察[J];经济学(季刊);2011年02期
4 樊纲;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非国有部门的成长与国有部门的改革[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5 姚洋;郑东雅;;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6 刘瑞明;石磊;;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7 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鹏;潘嗥;;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5期
2 刘洋,张琳;中国行业协会与政府关系的重塑[J];江苏商论;2004年05期
3 张纯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中的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0年07期
4 岳颂东;关于北京CBD开发的若干思考——大力开发北京CBD,提升首都城市形象[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萧端庄 ,孙义霞;产品质量与标准化[J];航天标准化;1995年06期
6 盛秀英,刘金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道德[J];理论探讨;2000年06期
7 陶峥;左雪莲;李严锋;;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J];时代金融;2007年05期
8 吕丽娜,高小健;中央与地方的博奕关系与制度创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姜爱林;21世纪初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江海学刊;2001年05期
10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晓萍;程龙生;;区间判断AHP在江苏省区域经济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樊新生;李小建;;工业化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以河南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石玉凤;王尚志;;地方经济文化节庆活动综合价值的定量分析方法探讨[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彭立明;;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郭省;;精心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南城市群 为建设沿海强省发力领跑[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荣坦;卢成晓;;中国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均衡关系的动态模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娜;区域经济之魂[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通讯员 田智;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沙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本报驻住交会特派记者 朱以师;转型时代城市图谋未来[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4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中心城市领跑区域经济[N];经济视点报;2005年
5 通讯员 罗盼生;零陵两万回乡创业者助力区域经济[N];永州日报;2009年
6 赵琰峰;质量立区引跑区域经济[N];中国质量报;2007年
7 吴静文;平川项目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N];白银日报;2008年
8 王冰凝;区域经济扶持将差异化对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汪开成;东坡区:培育支柱产业 跨越区域经济[N];眉山日报;2006年
10 特约评论员 翟峰;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低碳发展的广元经验[N];广元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周兵;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张燕;后发区域经济追赶中的地理要素作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刚;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福柱;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夏万军;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2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曲媛媛;人力资源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李娜;基于Panel-data的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郭玉章;潍坊市小城镇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7 李菁;我国省际经济收敛性与产业集聚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森;城市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其规划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9 邱金满;我国城市群物流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韩雪冬;贸易自由化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2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2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