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融资渠道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9:26
本文关键词:中国房地产融资渠道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新国五条”的出台,为了保障我国房地产行业能够得到良性发展,我国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行业的投机活动有效的遏制,然而房地产行业也开始出现融资问题。房地产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其运营的核心就是资金流转,房地产行业难以在离开资金的支持的情况下得到健康的发展。银行信贷是以往房地产商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改变,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不能是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房地产企业要想在二十一世纪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融资模式进行创新。 本文界定了房地产企业融资房地产企业相关的一些概念,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较大的长期偿债压力、比较单一的融资渠道、较大的融资规模和融资困难的问题。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的除了传统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淡薄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房地产行业内发展很快的河南“柏岸居”公司,虽然有着较短的成立时间,其资金流动却非常迅速,扩张规模也相当可观,签约客户和加盟商数量不断增长。该公司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仿金融模式”这一新的融资模式的出现。本文对“仿金融模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从要素和概念两方面对传统的房地产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仿金融模式”在融资期限、融资规模、融资成本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在融资目的、环境和条件也比一般融资方式更加多样。“仿金融模式”作为一种新生的商业融资模式,其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风险进行应对。
【关键词】:融资 房地产 创新模式 “仿金融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意义和背景10-11
- 1.2 相关文献综述11-15
- 1.3 相关融资理论15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15-17
- 第2章 中国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现状分析17-25
- 2.1 融资理论17-18
- 2.1.1 融资理论的出现17
- 2.1.2 融资理论的演变17-18
- 2.1.3 企业融资优序理论简述18
- 2.2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基本特征18-22
- 2.2.1 外资融资比例较小18-19
- 2.2.2 房地产投资基金和信托发展速度较慢19-20
- 2.2.3 债券融资比重较小20
- 2.2.4 上市融资规模较小20-21
- 2.2.5 银行贷款比重较大21
- 2.2.6 自有资金比例较低21-22
- 2.3 目前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面临问题分析22-25
- 2.3.1 房地产发展时间较短22
- 2.3.2 房地产金融监管不严格22-23
- 2.3.3 房地产融资法律法规不健全23
- 2.3.4 房地产金融融资体系不健全23-25
- 第3章 中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优化标准与可行性分析25-29
- 3.1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优化标准25-26
- 3.2 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创新的可行性分析26-29
- 3.2.1 房地产融资渠道创新的必要性26-27
- 3.2.2 房地产融资渠道创新的可行性27-29
- 第4章 房地产融资渠道创新模式分析及创新案例分析29-39
- 4.1 房地产融资创新模式分析29-30
- 4.1.1 目前我国房地产融资适用创新模式29
- 4.1.2 “仿金融模式”的提出29
- 4.1.3 “仿金融模式”的特征及概念29-30
- 4.2 “仿金融模式”与传统房地产融资方式的之间的区别30-33
- 4.2.1 内部融资的方式30-31
- 4.2.2 债权融资的方式31
- 4.2.3 夹层融资的方式31
- 4.2.4 股权融资的方式31-33
- 4.2.5 “仿金融模式”33
- 4.3 “仿金融模式”的创新分析33-36
- 4.3.1 融资的成本方面的创新34
- 4.3.2 融资的规模方面的创新34-35
- 4.3.3 融资的期限方面的创新35
- 4.3.4 融资的主要方面的创新35
- 4.3.5 融资的主要范围方面的创新35-36
- 4.3.6 融资的主要目的方面的创新36
- 4.4 “仿金融模式”存在的风险研究36-39
- 4.4.1 模式自身具备的误导性36-37
- 4.4.2 起步时很难快速的建立知名度和信誉度37
- 4.4.3 企业规模扩张的风险37
- 4.4.4 企业与客户之间开展的博弈37-38
- 4.4.5 资金流断裂二导致的风险38
- 4.4.6 政策性的风险38-39
- 第5章 房地产融资渠道创新的建议39-45
- 5.1 政府宏观作为微观投入39-41
- 5.1.1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39
- 5.1.2 强化金融风险监管39-40
- 5.1.3 培养复合专业型人才40-41
- 5.1.4 房地产金融信用评级制度效率提升41
- 5.2 企业宏观遵循微观完善41-45
- 5.2.1 保证创新模式的合法性41-42
- 5.2.2 将良好的信用和信誉建立起来42
- 5.2.3 将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42-43
- 5.2.4 灵活的运用模式43
- 5.2.5 将战略目标和定位确定下来43-45
- 第6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0
- 作者简介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玉;刘洪玉:土地储备策略[J];北京房地产;2003年11期
2 陈琨;发行可转换债券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吗[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3 陈耿,周军;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一个基于代理成本的理论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4 郑红梅;;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比较与适用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35期
5 杨瑾;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探析[J];财会月刊;2000年20期
6 陈四清;;内源融资相关问题探析[J];财会月刊;2006年03期
7 王兰;;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控制谈我国房地产融资优化[J];财会月刊;2008年11期
8 孙翠兰;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的比较、选择与调整[J];金融论坛;2005年11期
9 朱兆珍;鲁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2年01期
10 佟孟华;刘迎春;;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赤;中国信托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69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6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