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通胀运行机制影响的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通胀运行机制影响的研究述评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通胀运行机制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经济全球化与通货膨胀的文献研究,梳理出经济全球化在以下四个方面会影响各国通胀机制,一是经济全球化使传统的国内产出缺口通胀效应衰减,而国外产出缺口通胀效应显著;二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传统通胀机制运行轨迹偏离;三是经济全球化使传统通胀动态模型不能适用于当前相互交融的全球经济;四是经济全球化对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新的通胀机制的政策制定和调整变得更加复杂。文章最后进行了简评。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通货膨胀 运行机制 研究述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1072169)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11工程后期资助
【分类号】:F114.41;F821.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经济全球化因素对各国国内通货膨胀运行机制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指出,经济全球化因素不会对美国的通货膨胀运行机制带来显著的影响(黄继汇,2007)。进一步,Mishkin(2008)的研究也认为,全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剑;;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2 陈涤非;李红玲;王海慧;张建平;;通胀预期形成机理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4 侯成琪;龚六堂;张维迎;;核心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5 陈建奇;;破解“特里芬”难题——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的稳定性[J];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6 林福和;;国际收支失衡的通货膨胀效应——基于外汇占款角度分析[J];金融纵横;2010年11期
7 张成思;李颖;;全球化与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分析与启示[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8 刘霖,靳云汇;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03期
9 孟祥兰;雷茜;;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03期
10 黄怡伟;;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健;秦伟良;;股票即时价格与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年~2010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路继业;;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探究——从生产结构的角度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6 孙力军;胡云祥;;论我国货币供应非均衡机制与通货膨胀风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陈亮;;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论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8 戴金平;王宗林;;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9 吕光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10 赵丽芬;李玉山;;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丁剑平;楚国乐;;对“特里芬两难”国际货币形成的检验——对贸易逆差的动态解读[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张成思;朱越腾;;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利益集团困局[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丁剑平;楚国乐;;对“特里芬两难”国际货币形成的检验——对贸易逆差的动态解读[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刘巍;;改革以来中国的物价波动分析与货币流通速度预测[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邹累;油价波动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宇雯;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潘方卉;基于预期、持续性和波动性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何平平;我国医疗支出增长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阎虎勤;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晓满;对2000-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石军夏;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向明;基于压力测试的我国通货膨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罗月灵;中美产品价格传导的溢出和渗入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姚领;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D];西南大学;2011年
9 齐永生;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百顺;2009年中国货币发行的若干理论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浩;朱启贵;;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与物价指数变动[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2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3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4 陈达忠;原油价格对经济影响的非对称性——文献综述[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8期
5 张成思;;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动态走势[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5期
6 武剑;;货币冲销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7 李彬;刘凤良;;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和货币政策效果的行为宏观解释[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8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9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车圣保;略论通货膨胀预期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价格月刊;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翠兰,高健;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代恒猛;参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要处理好八个关系[J];前进;2001年03期
3 温国才;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1年06期
4 吴微;弱者与强者的对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J];首都经济;2001年01期
5 雷震洲;经济全球化与网络经济[J];世界电信;2001年01期
6 王伯鲁;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剖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1期
7 李霞,祝军;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张英健;谈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张晓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黄晋太,王宏其;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宝;;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与我国的对策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佟玉华;;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向[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二震;方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4 胡代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我们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5 刘桂斌;;中国经济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刘志彪;;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及其运行的新特征[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黄志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8 吴明瑜;;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些思考[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9 许晓芳;;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农村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张塞;;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摘要)[A];广西生产力学会第六届年会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远山;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庞晓梅(山西大同煤矿公司技术学校);经济全球化与党的建设[N];中国煤炭报;2001年
3 陈夷茁;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N];重庆日报;2001年
4 吕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N];中国审计报;2002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鲁志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上)[N];中国冶金报;2000年
6 驻加拿大使馆经商处 石畏三;经济全球化大争论[N];国际商报;2001年
7 谭荣邦;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N];光明日报;2001年
8 刘国银 丁文宏;融入“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N];解放军报;2000年
9 杨会春;澄清对经济全球化的模糊认识[N];解放军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争平;经济全球化中的强劲音符[N];经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马腾;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范爱军;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2005年
5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赵景峰;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董岩;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马峰成;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登文;经济全球化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经济全球化与老挝经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艺新;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初步认识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石义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黄永红;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燕晖;浅析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外交学院;2005年
6 沙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共同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昱;我国产业面对经济全球化之对策[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韦向阳;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缑军勇;经济全球化——社会基因的全球复制与竞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李颖;试论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对策[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75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7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