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其流动性创造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2:09

  本文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其流动性创造关系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非平衡面板数据


【摘要】:利用中国151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其流动性创造的数值,依中国商业银行的体系经过方差分析将其分为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验证银行资本结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银行"风险吸收效应"更为显著,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脆弱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加强对区域性银行的政策鼓励和扶持,从而有效地优化市场结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非平衡面板数据
【分类号】:F224;F832.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机构的典型代表,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诞生至今职能历经变迁,被普遍接受的两大职能即流动性创造和风险转移。商业银行依托银行信用联系社会资金需求和供给主体,将储户流动性较高的资金沉淀聚集,并将其中一部分作为非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露璐;代军勋;;资本约束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非对称影响研究[J];财经论丛;2011年05期

2 张淑英;;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问题研究[J];技术与教育;2011年02期

3 王晓枫;王浩;;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枫;韩雪;王秉阳;;流动性传导机制的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姜学军;何山;;探析住房公积金中心向政策性金融的转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聂玲;;逆周期宏观调控下的中小商业银行监管研究[J];兰州学刊;2013年02期

4 王帅;;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静;流动性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王娇君;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界定和成因分析——一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2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效应分析——二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3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对策分析——三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4 徐传谌;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J];财贸研究;2007年05期

5 张杰;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6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梁东擎;;流动性的度量及其与资产价格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7 易宪容;王国刚;;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8 肖崎;;流动性、杠杆率与金融稳定[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9 鲁政委;;流动性风险监管:国际监管潮流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金融;2010年2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海江;万迪f ;;中国商业银行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析[J];上海金融;2006年01期

2 沈蕾;邓丽梅;;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品牌忠诚模型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年02期

3 侯世宇;王志军;;我国商业银行马尔奎斯特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志辉;郭军辉;;论激励约束机制与商业银行竞争力之关系[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白淑云;谢应东;;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年07期

6 张永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实证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云;李秀珍;;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6年15期

8 赵瑞;周喜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8期

9 贺卫;陆剑锋;王冬;;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工具[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11期

10 孙晨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及研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张文;;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课题组;王贵亚;;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与经济增加值指标管理机制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4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吕巍;陈洁;吕彦儒;;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潜在价值模型构建与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继光;刘海龙;;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总体经济资本测度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闫泽涛;张根文;;现代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方法设计——基于主成分赋权的多层次递级集成思想[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纪建悦;王翠;;利益相关者关系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因果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汤俊;肖健华;吴今培;;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房价下跌隐藏四大风险[N];经理日报;2005年

2 张媛媛;“先封顶、再个贷”考验政策执行力[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3 ;提高首付:从传言中窥趋势[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炜;公积金与银行房贷“厮杀”?[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何慧;推高房价,银行难辞其咎[N];上海金融报;2007年

6 汪涌;商行收账户管理费不合理[N];西部时报;2007年

7 石朝格邋俞靓;市场期待房贷新政细化[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夏志琼;房贷风险亟需审视[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黄庭钧;“二套房”标准明确,楼市僵局仍难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唐真龙;上海二套房贷调查:“行走在合规与违规边缘”[N];上海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2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葛清俊;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林榕辉;中国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直接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神玉飞;中国银行业制度风险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邵平;商业银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韩晓琴;中国商业银行运营中经济资本管理作用机理及其制度创新[D];吉林大学;2009年

9 曾林阳;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子良;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闫博;基于模糊Borda数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胡轶佳;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郑艺妮;我国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刘乃赫;我国商业银行与碳金融体系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海龙;我国商业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殷彭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及我国的现实选择[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振疆;修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模型的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2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92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