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06 16:26

  本文关键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信用衍生产品 监管 定价机制


【摘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现状,针对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如参与者单一化、定价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体系改革途径及建议对策。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关键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信用衍生产品 监管 定价机制
【分类号】:F832.5
【正文快照】: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简称CRM)是指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及其他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CRMA是典型的传统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工具,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而买方则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卖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年02期

2 郝刚;张维;熊熊;;信用衍生品定价及潜在风险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包香明;王冬丽;;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构思[J];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笪薇;;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的路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2 史永东;武军伟;;基于Levy Copula的组合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0期

3 刘喜昌;;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研究——兼议有中国特色商业银行体系建设[J];当代经济;2011年24期

4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5 肖崎;;现代金融体系顺周期效应成因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1年07期

7 刘琪林;;跨国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与监管对策——以贸易应收款证券化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9期

8 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9 谢海林;邝健坤;李倩;;宏观审慎监管:一个文献综述[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10 骆祚炎;林晓东;;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测度及其政策涵义——以中美贸易为例[J];财贸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非;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郝瑞丽;信用衍生品定价的传染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立华;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金融混沌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陈庆海;美联储金融危机救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10 陈磊;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表外融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鑫;跨国银行分支机构的法律监管[D];复旦大学;2011年

2 徐冰玉;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及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国秀;危机之后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郝姣;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法制变革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李明璀;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与质量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雷建花;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与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子烨;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法律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蔡文炎;盛世危言:日本泡沫经济的前车之鉴[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熹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10 张黎黎;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银行业逆周期监管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2 李妍;;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3 周叶菁;;流动性风险的稳健管理与监管准则[J];中国货币市场;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怀朋;;发展信用衍生产品 开拓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新领域[J];国际金融;2007年11期

2 尹志锋;;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0年04期

3 让-克劳德·特里谢;李文浩;张林;;中央银行应注重对信用衍生产品的监测[J];中国金融;2007年13期

4 刘向华;;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J];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04期

5 赵乙萤;;信用衍生产品对银行信贷业务选择及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年02期

6 龙毅;王向楠;;信用衍生产品与美国次贷危机[J];北方经济;2008年19期

7 唐路军;;信用衍生产品风险探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3期

8 尹志锋;;发展中国信用衍生产品,推动金融体系功能升级[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年12期

9 徐杨;;次贷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两种信用衍生产品[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10 李奇志;;商业银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化解信用风险的探讨[J];辽宁经济;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滨;;践行科学发展观 维护金融安全稳定[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2 应群;王亮;;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构、平衡和监管[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3 朱新蓉;胡娟;朱渝生;;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经济学研究[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岱松;陈献茗;;试论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兼谈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李玉基;;论证券监管权及其有效性[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6 杨峰;;新形势下我国QDII监管制度的完善[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7 赵静;;美国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8 李宏瑾;;金融监管的体制安排问题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阳建勋;;《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评析与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10 马建兵;;私募基金的信托化运作[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宝玉;*ST汇通重组前9位相关人士买卖股票投行人士呼吁监管机构“杀一儆百”[N];证券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唐铮;美国两大交易所重组“巡警队”[N];北京日报;2006年

3 张建平;监管机构支持银行保险加强资本合作[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夏欣;效仿英国各国合并监管机构[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陈东海;从自由放任滑向了另一极端[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胜军;有宽度,缺深度[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韩雪萌;新《银监法》符合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需求[N];金融时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罗绮萍;郭树清:今年我争取67.5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特约记者 庄燕;奥巴马“新监控系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张 雁;监管何时走向“综合”[N];证券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祖辉;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及数值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炜;网络银行监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欣颜;信用衍生产品机理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陈晓茜;基于和谐制衡[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杨yN;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褚景元;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岑雅衍;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金正茂;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韩琳;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彭思源;基于道德风险的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雪梅;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婧;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渊;香港与内地银行业监管的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高为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丁杰;中国问题银行机构市场退出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潘芸;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黄伟;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达;信用衍生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杨安心;信用衍生产品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30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30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