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FDI流入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性吗——来自中国282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7-08-08 20:27

  本文关键词:FDI流入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性吗——来自中国282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外商直接投资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条件β-收敛 经济转型


【摘要】:大规模FDI流入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敛性的分析框架,为研究区域劳动力市场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中国282个地市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FDI已成为经济转型期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敛性的主要因素,且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全国范围内、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明显的条件β-收敛特征,但东部地区呈发散趋势。而且,在考察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演变轨迹呈现出先收敛后发散的"U型"趋势。为此,政府应坚持"两个大局"的战略设计,运用差异性的引资优惠政策引导FDI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布,同时避免对劳动力价格的过度干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条件β-收敛 经济转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L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87903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9-0337) 2012年湖南省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2B133)
【分类号】:F323.6;F832.6;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经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面临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迫在眉睫。在此阶段,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迁的最显著特征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从内陆向沿海地区的持续大规模转移(钟钰等,20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霈;冷静;;劳动力流动替代资本流动的辨析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年12期

2 高培勇;;“十二五”时期财税改革面临空前挑战[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3 曾铮;;“不均质”大国的理论框架及其经济学界定——基本逻辑、测算模型和对中国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4 宋京;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外贸易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4期

5 陈继勇;盛杨怿;;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基于资本供给和知识溢出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1期

6 张琴;;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1983-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4期

7 王燕飞;曾国平;;FDI、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8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9 张超;;经济体制转型与人力资本积累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10 许和连;赵德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miserizing Growth in Expanding Economi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9期

2 周苑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秀峰;田华;;基于城镇化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5 姜凤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6 石璞;王冬艳;栗振岗;吕衍秋;赵荣利;;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庞永红;王芳芳;刘有斌;;新时期我国农村“增长性贫困”的预防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8 江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9 乐小兵;;基于物资资本视角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10 邰蕾蕾;周莉;;经济增速减缓与大学生就业路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陈春良;;城市化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黄淑婧;蒋加进;戴鼎震;汪如春;侍瑞高;;我国农业生产劳动力问题与对策[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镇化:1949—2009——户籍改革方向刍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毕英杰;;农村人口规模与土地流转预测方法浅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陆铭;;全球化与城市化: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王秀芝;尹继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学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与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4 魏来;消费类产品产业链价格波及效应与应对管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6 齐涛;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新建;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刘琳;北京市朝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昌君;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陈志,李盼道;劳动力供给膨胀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及其纠正[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劳动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11期

4 江霈;冷静;;劳动力流动替代资本流动的辨析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年12期

5 周申;漆鑫;;经济开放、劳动市场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6 蔡f ,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陈惠雄;吴丽民;;国民快乐指数调查量表设计的理论机理、结构与测量学特性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陈宗胜;周云波;任国强;;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9 赵果庆;;跨国公司对我国工业结构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06期

10 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潘t,

本文编号:641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41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