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因素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易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供给 汇率
【摘要】: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对推动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着美元结算比例过高,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过重的问题。最近几年,美元持续贬值不仅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较大汇率风险,也使央行外汇储备出现较大缩水。问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减少对外贸易对美元的依赖程度,降低美元结算比例,提高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大力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打通人民币境外流通渠道,我国政府适时而动,推出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中最重要的一大环节就是人民币的海外输出,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可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发展这项业务过程中势必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国内学界所热点研究的问题。文章首先探讨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背景之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国内宏微观经济环境及发展现状。分析了近几年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受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疲软的影响,中国进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加之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主要结算货币竞相贬值,逐渐增加的进出口企业汇兑成本,加强了进出口企业通过人民币来进行贸易结算的选择倾向。文章实证部分是通过采用VAR模型研究方法探索跨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标汇率)、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之间所存在的动态关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标汇率)、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标汇率)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之间存在着负向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测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标汇率)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是人民币货币供应量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标汇率)波动是人民币货币供应量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对三大变量做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后,得出以下结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仅对其来自自身冲击反应显著,而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对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两大变量冲击反应迟缓。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不仅对来自其自身的脉冲反映显著而且对其他两大变量的脉冲冲击有较为显著的响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仅对其自身的脉冲响应显著而对于其他两大变量脉冲响应并不显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对汇率、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均较为微弱,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目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汇率作为宏观经济中较为独立的经济变量,汇率上升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同时,汇率只对来自其自身的冲击有较为显著的响应,这也进一步证明汇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汇率变动更多取决于国际市场供需变化。货币供应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具有反向的抑制作用,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央行有必要严格对货币发行量的控制,管住增发货币的冲动,转而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必要时可适当提高人民币利率,增强人民币海外吸引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尤其是政府主导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背景之下,更需要一系列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利好政策的出台与完善,使之尽早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更好服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简政放权的加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历史节点上,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需要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实践,也就是说,除政府作用外,银行、企业、私人部门均需要在一定体制框架与相关法律约束规范内配合协调逐步推进业务发展。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易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供给 汇率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7
- 1.2.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抑制因素12-13
- 1.2.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隐性风险13
- 1.2.3 研究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意义13-15
- 1.2.4 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对策15-16
- 1.2.5 简要评述16-17
- 1.3 研究方法思路以及创新点17-19
- 1.3.1 研究方法思路17
- 1.3.2 本文的创新点17-19
- 第二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的理论研究19-27
- 2.1 重要概念的厘清19-20
- 2.1.1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19-20
- 2.1.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含义20
- 2.2 结算货币选择理论20-27
- 2.2.1 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综述20-22
- 2.2.2 厂商行为理论模型22-23
- 2.2.3 汇率、货币供应量、结算货币选择关系理论23-27
- 第三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分析27-31
- 3.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处于初期阶段27-28
- 3.2 规模不断扩大,结算额与结算比例稳步上升28
- 3.3 国内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28-29
- 3.4 以货物贸易结算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结算比例稳步提高29-31
- 第四章 国际货币合作31-39
- 4.1 清迈协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协议31-32
- 4.1.1 清迈协议扩充前的货币互换协议31-32
- 4.1.2 清迈协议扩充后的货币互换协议32
- 4.1.3 简要评价32
- 4.2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货币互换协议32-34
- 4.3 货币互换协议可降低双边贸易交易费用34-35
- 4.4 货币互换协议可提高双边贸易量35-36
- 4.5 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的意义36-37
- 4.5.1 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系统稳定36
- 4.5.2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36
- 4.5.3 推动区域内双边贸易增长,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6-37
- 4.6 简要评价37-39
- 第五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推动因素与抑制因素39-53
- 5.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因素39-45
- 5.1.1 中国的贸易地位日益重要39-40
- 5.1.2 贸易结构改善助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份额扩大40-41
- 5.1.3 市场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朗41-42
- 5.1.4 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42-44
- 5.1.5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空前44
- 5.1.6 微观市场主体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积极性较高44-45
- 5.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抑制因素45-53
- 5.2.1 出口产品可替代性强45-46
- 5.2.2 缺乏国际贸易定价权46-47
- 5.2.3 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不足47-49
- 5.2.4 境外人民币缺乏合理的保值增值渠道49-50
- 5.2.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缺乏融资渠道50
- 5.2.6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系统自身的问题50-53
- 第六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货币供应量、汇率互动关系研究53-67
- 6.1 理论模型的选择与相关检验53-57
- 6.1.1 VRA模型简介53-54
- 6.1.2 变量及数据处理54-57
- 6.2 长期均衡关系57-61
- 6.2.1 变量平稳性检验57-59
- 6.2.2 VAR最优滞后期的确定59
- 6.2.3 VAR模型稳定性59-60
- 6.2.4 协整检验60-61
- 6.3 短期波动关系61-65
- 6.3.1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61-62
- 6.3.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62-63
- 6.3.3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63-65
- 6.4 结论65-67
- 第七章政策建议67-71
- 7.1 打通人民币输出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67-68
- 7.2 保持国内经济中高速发展势头68
- 7.3 落实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68-69
- 7.3.1 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组织基础68-69
- 7.3.2 政府发挥好服务功能69
- 7.4 提高出口企业产品竞争力与议价能力69-70
- 7.5 建立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霞;;开放粤港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探讨[J];南方金融;2007年01期
2 黄卫东;;云南省边贸出口人民币结算退税试点工作对我们的启示[J];经济视角;2007年11期
3 牛建祥;李晓霞;;在内蒙古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4 哈斯;;中俄口岸贸易人民币结算状况调查——呼伦贝尔个案[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5 常蓓蓓;;试论跨地区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发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6 陈茜;;海峡两岸贸易人民币结算及其制度构想[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7 康荣;;当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1期
8 王秀霞;;宁夏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优劣势分析[J];中国外资;2012年24期
9 徐冠军;;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及管理框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年22期
10 张艳梅;王东;;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探析——以牡丹江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会议注册[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华;;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发展与粤港合作[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3 慕亚平;陈月明;;粤港澳紧密合作中金融合作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4 ;金融服务[A];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在港澳地区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受欢迎[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熊海燕 王珊珊 陈璞;跨境人民币结算 汇改的战略性突围[N];国际商报;2010年
3 高永丽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 创新服务支持对外贸易发展[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4 记者 李韶文 通讯员 王远海;济南跨境人民币结算突破100亿元[N];国际商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我市跨境人民币结算突破100亿元[N];济南日报;2011年
6 记者 温跃 通讯员 赵小亮 卜凡玫;上半年山东跨境人民币结算逾900亿元[N];金融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昕 唐蓉;客户不“感冒”人民币结算艰难推进[N];国际商报;2011年
8 董建华 记者 李播;我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两年突破300亿元[N];黑龙江日报;2012年
9 记者 黄倩蔚 通讯员 官铭超;粤跨境人民币结算占全国3成[N];南方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石润梅 通讯员 马雅群;新疆 拓宽跨境人民币结算覆盖面[N];金融时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华;跨境人民币结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沈洁;关于A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吴小川;中资班轮公司运费人民币结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思洁;A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臣博;中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杨金m
本文编号:677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7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