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内在逻辑与不同选择
本文关键词:转型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内在逻辑与不同选择
【摘要】: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战略具有合理性,通过对其内在逻辑和不同选择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其中的规律。由于缺少储蓄和资本,转型国家只能选择相对激进的金融自由化,甚至因此忽略财政赤字不断累积的风险,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在这方面具有共同特征。而在金融模式的具体选择上,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的逻辑在于金融自由化的约束条件决定了金融模式。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
【关键词】: 转型国家 金融自由化 金融模式 吸引外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入盟对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的影响”(11JJD810023);“转型国家政治民主化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基于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视角”(12JJD810012);“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政治转型战略调整研究”(10JJDGJW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0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学术界就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金融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综观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研究转型国家金融自由化问题。本文则希望从宏观的约束条件着手,分析转型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战略,寻求其中具有规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志远;;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4期
2 项卫星;王达;;中东欧五国银行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外资参与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3 王志远;;中东欧国家金融转型的回顾与反思[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09期
4 于国政;俄罗斯吸引外资评述[J];世界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5 亚当·法布瑞;聂大富;;自由主义者梦想的破灭——1989年以来匈牙利演变的轨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睿智;宗鑫;;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基于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3 支婷婷;;从农民收入状况看农村发展——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4 陈小林;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谭宇;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关问题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6 谭宇;兼业型劳动力转移经济模型的构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7 王桂芝;袁博;;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8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楼旭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刘芬;杨绪萍;;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李炳辉;;权力控制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4 沈荣华;钟伟军;;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谢振才;黄卫平;;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完善党执政的政治基础[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曹正汉;;分散烧锅炉——中国上下分治的威权体制及其稳定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10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敏;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韦颜秋;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稳定性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韩丽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明;俄罗斯经济转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2期
2 程亦军;;俄罗斯金融市场述评[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07期
3 李中海;俄罗斯外债:经济增长背景下的隐忧[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4期
4 刘军梅;;从产权结构与金融相关比率看俄罗斯金融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联;1998年俄罗斯金融银行业危机回顾及前景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2期
6 项卫星;王达;;中东欧五国银行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外资参与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7 丛鹏;1998:俄罗斯步履维艰的一年[J];国际论坛;1999年01期
8 米切尔·A.奥兰斯汀;赵晶晶;;贫困、不平等与民主:后共产主义福利国家的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4期
9 阿德里安·讷斯塔塞;;东欧二十年转型风暴:从集权主义到全球化[J];当代世界;2010年01期
10 郑秉文;陆渝梅;;波兰:转型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J];中国改革;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宏建;[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光政;[N];人民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涌;;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安全[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6期
2 杨春伶;;日本金融自由化[J];国际金融研究;1988年01期
3 高书敬;浅析日本政策性银行:日本发展银行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金融;1992年04期
4 夏莹;亚洲国家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银行监管问题与对策[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王霞;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庄晓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66期
7 李世光;;日本金融自由化问题初析[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8 洪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J];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9 唐珏岚;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唐珏岚;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及其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曙光;;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金融自由化[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张杰;沈悦;;WTO框架下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最优安排[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吴念鲁;;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金融走势及对策思考[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赵蓓文;;转型国家FDI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三维传导模型”方法[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5 罗煜;;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约束: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孙立;林丽;;论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3—2004年度)[C];2004年
9 杨海燕;;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改革[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兴;;新自由主义与我国当前的金融风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家华邋实习记者 刘丹;王松奇:要补金融“自由化”课[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左小蕾;从美政府接管“两房”看金融自由化[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见习记者 张文绩;金融自由化易导致泡沫经济[N];上海金融报;2006年
4 向文华;金融自由化风险探析[N];经济日报;2004年
5 左小蕾;从美政府接管“两房”看金融自由化[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6 曹理达;慎行金融自由化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陈炳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环境差别与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8 袁管华 余红永;金融自由化思潮的扬弃与国际金融监管趋向[N];金融时报;2004年
9 隽文;金融自由化切莫“拔苗助长”[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谭雅玲;银行业监管模式的反思与借鉴[N];金融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文;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q.q,
本文编号:681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8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