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能源资源丰裕度差异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FDI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能源资源丰裕度差异的比较
【摘要】:文章考察了外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按我国各省市能源资源丰富的程度进行分类,分成三组,运用1995-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丰裕度较低的地区,FDI(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外资的引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应,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能源丰裕度
【分类号】:F832.6;F426.2;F224
【正文快照】: 在党和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目前经济的发展是以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诱发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因此,有关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也越来越被学术界的所重视。FD(I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延福;滕玉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区域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10年04期
2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3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面板计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6期
4 陈柳;刘志彪;;本土创新能力、FDI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5 张贤;周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6 陈媛媛;李坤望;;FDI对省际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建华;赵慎泽;;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2 崔鑫生;;专利表征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献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刘兆明;陈晓玲;;FDI技术溢出对我国本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周瀚醇;;安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葛腾飞;;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冯白;郭存芝;;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评价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9 陈凯;郑畅;;长江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10 李东阳;周学仁;;FDI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常亚青;;中国工业实证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5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沈明伟;基于虚拟世界经济的服务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苏朋;FDI对创新影响的区际传递机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国华;我国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伟杰;外生供给冲击、内生货币政策选择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昆;我国沿海地区电能利用效率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3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4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5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6 孙立成;周德群;胡荣华;李群;;区域FEEEP系统技术效应动态分解及收敛性[J];系统工程;2009年04期
7 史丹;转轨时期我国能源瓶颈缓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10期
8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9 刘畅;崔艳红;;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动态关系比较研究——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10 李未无;;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冬兰;周德群;;基于CGE模型的中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2 刘丙泉;宋杰鲲;;我国能源效率波动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J];节能技术;2011年03期
3 宣能啸;我国能效问题分析[J];节能;2004年10期
4 任尚芬;程伟;;能源效率、热电效应和纳米技术[J];物理;2007年09期
5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6 贺灿飞;王俊松;;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7 段海艳;;能源价格研究最新进展[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4期
8 成金华;李世祥;;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以及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9 朱延福;滕玉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区域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10年04期
10 冉启英;安尼瓦尔·阿木提;;开发利用煤层气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新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即将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郭守柱;黎阳;谢华清;姜继森;;磁性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强化传热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巧生;余国合;;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鲍云樵;;加入WTO后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付林;李岩;张世钢;江亿;赵玺灵;;吸收式换热的概念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7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刘学之;杨巍;张健;;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法的北京市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田祥祥;杨冰;商红彬;高广轶;吴增福;刘文超;;从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看供热锅炉的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年节约4亿吨煤 我国能源效率有望提高15%[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通讯员 孙小康 记者 宋世琦;中德两国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合作[N];建筑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安耕;奥巴马就业演说“绕道”清洁能源[N];中国能源报;2011年
4 毛黎;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关键是注重实效[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杰弗里·斯代尔 编译 王晓苏;能源政策应拒绝冲动[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早报记者 陈静思;“智能能源网提高能效至少15%”[N];东方早报;2010年
7 记者 崔立勇;周大地:不能将新能源产业变成低端加工[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马玉荣;山西省发改委官员正在酝酿清洁能源规划[N];证券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寻找奇迹的行动[N];科技日报;2010年
10 郑泉;美国太阳能开发迟缓 投行隐现屯地身影[N];中国信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2 呙小明;基于产业层次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刘建刚;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碳排放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李连德;中国能源供需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任静;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娜;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凯;重庆市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胡昌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欧盟的能源效率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张建民;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宋春颖;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李德山;中国能源效率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9 王美昌;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与收敛[D];兰州商学院;2012年
10 王猛;国际贸易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9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8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