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特征与监管体系催生

发布时间:2017-08-28 20:35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特征与监管体系催生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运作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摘要】:"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一般银行之外的信用媒介主体及其活动,它们发挥着与商业银行同样的职能。随着"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等特点愈加凸显,使得社会中的流动性被大量释放,房地产业、金融业被推向高潮,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和国外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影子银行"体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经验,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影子银行”运作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财政支持体系研究”(批准号:08JA790018)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那些行使着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工具和产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率,逐渐对金融管制进行松绑,纷纷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体系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其规模也在日益膨胀,逐步成为现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卫江;;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2 张健华;张雪春;;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制度重构[J];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3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4 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年14期

5 陈南辉;;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卉彤;;2007—2009年美国稳定金融体系的公共干预分析及启示[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2 路妍;孙刚;;金融危机后的中美金融监管合作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9期

3 路妍;;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11年04期

4 许华伟;;影子银行体系最新发展趋势及监管启示[J];管理现代化;2012年04期

5 刘希;;影子银行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年18期

6 徐军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年02期

7 钟燕;;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传导及监管分析[J];福建金融;2013年03期

8 袁康;;影子银行涉及的法律关系、表现形式与规制方法[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9 董文华;;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政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1期

10 戴小平;;美国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策略——兼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德勇;;费率市场化与经营效率——基于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的实证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勇;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银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陈庆海;美联储金融危机救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效应评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6 张立先;金融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翠微;关于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吴超;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10 崔婕;新监管框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论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D];安徽大学;2010年

2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郑阳;影子银行监管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徐科越;影子银行:概念、特征与监管框架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

5 王茜;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黄俊琳;从经营绩效的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7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吕明;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淼;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管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林大鹏;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修华;刘灿;金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测算与规范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2 周卫江;;美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性变革——评析《多德-弗兰克法案》[J];金融论坛;2011年03期

3 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4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覃道爱;;我国的影子银行及其监管对策[J];海南金融;2012年03期

5 秦岭;;美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法苑;2009年02期

6 王刚;徐浩然;;影子银行体系:发展沿革、风险表现及国际监管动态[J];华北金融;2011年10期

7 陆小康;;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视角[J];金融纵横;2011年09期

8 朱小川;;近年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变化、效果及挑战[J];上海金融;2011年07期

9 梁婷;;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与我国股票市场联动性分析[J];西部金融;2011年10期

10 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信川 实习生 程辞;[N];经济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创新的再思考[J];财会研究;2009年21期

2 何树红;张宜坤;刘婷;;金融过度创新反思[J];商业时代;2010年10期

3 邓岩,丛继青;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三者关系的辩证思考[J];山东经济;2004年01期

4 方芳;;创新下的金融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07年10期

5 周中胜;罗正英;;国外金融稳定相关理论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荀阔;;金融业风险监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5期

7 许彬;周君秀;;从美国金融危机反思中国金融监管[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S1期

8 吕超,张立军,赵前程;从金融创新角度谈我国的金融监管[J];科技与管理;2004年04期

9 任伟;唐丽丽;;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12期

10 麻东昱;;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月星;;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旭光;赵传河;孟宪林;张延雷;;加快金融创新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3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秦凤鸣;;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协调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4 黎宇霞;;论金融创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创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曾少军;杨丽;;国际气候合作与我国碳金融创新[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6 张金城;;供给和需求双重动力推动的我国金融监管演进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健;;关于当前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8 陈航;;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发展[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姚军朋;苗青田;;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看政府金融监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10 陈学彬;邹平座;;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 张旭波;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再思考[N];证券时报;2009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李曙光;金融监管不能滞后于金融创新[N];广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N];金融时报;2009年

4 巴曙松 卢晓平;金融监管要鼓励市场创新[N];江苏经济报;2006年

5 西南政法大学 黄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N];上海金融报;2003年

6 记者  卢晓平 实习生 阎宝林;金融监管要鼓励市场创新[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记者 姜欣欣;新形势下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N];金融时报;2010年

8 肖林江;建立适应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N];金融时报;2009年

9 刘洪;监管重任能否承担美联储扩权或有“三宗罪”[N];中国贸易报;2009年

10 夏斌;墨守陈规可能更危险[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远;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杨汝亭;金融监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4 吴超;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5 于永宁;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变革之道[D];吉林大学;2010年

6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杨大鹏;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刘夏;金融混业集团主导下的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丁茗;金融监管制度博弈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张天祀;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金融风险转嫁与资产证券化风险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刘捷;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陈曦;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郑樝樝;金融创新风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志超;中国金融分业与混业经营[D];新疆大学;2002年

6 李涛;WTO与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定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制度分析[D];湘潭大学;2002年

8 黄德权;论金融创新及其风险控制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爱丽;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俞曦;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9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49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6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