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以产业传导渠道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29 14:05

  本文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以产业传导渠道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性 产业结构 经济周期


【摘要】:中国货币政策存在地区间和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双重非对称性。运用面板数据—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可估计货币政策的产业传导效应,进而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与区域的效应非对称性原因。研究发现,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应在经济衰退时要比繁荣时的更大,且这种经济周期性的非对称性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特性,因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央行应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在保持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阶段因产业而导致的区域效应。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性 产业结构 经济周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季度地区经济模型的开发与应用”(71073130)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08JJD790136);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研究”(08JJD790134)
【分类号】:F822.0;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货币政策方向效应上的非对称性,即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非对称性。如Tsiddon(1991)、Caballero与Engel(1992)的理论研究;Weise(1999)等对货币政策的就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2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冯春平;正负货币冲击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4 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5 闫红波;王国林;;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实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卢盛荣;李文溥;;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植开屏;;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琦;;在SVAR模型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4 吕素香;汪增群;;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宝仁;邬琼;杨倩;;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刘金全;隋建利;;我国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变量稳健性及灵敏性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7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8 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9 方雯;;我国财政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选择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10 海威;;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性差异的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琳;赵世君;吴冰晶;;企业对外投资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反应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兰熊;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计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虹檠;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杨;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黎晓;中国货币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夏天;中国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洪燕;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朱禹丰;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的实证[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2 刘玄;王剑;;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3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4 陈建斌;;政策方向、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5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6 冯春平;正负货币冲击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7 丁文丽;;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效力区域非对称性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经验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6期

8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9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10 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靖;葛孟;段密密;;试论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2 ;我国下一轮经济周期明年二季度启动[J];现代商贸工业;1995年12期

3 高峰;论政府行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转变的环境与决策的转变[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5 杨来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宏观调控[J];岭南学刊;2000年01期

6 卢嘉瑞,徐圣银;宏观调控与我国的经济周期[J];生产力研究;2002年06期

7 徐海俊,徐德云,赵少扬;我国经济周期形成机制及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顾海兵,周智高;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9 朱孟进,邵建宁;对宁波房地产经济周期和新政实施预期效果的研究[J];浙江统计;2005年09期

10 杨帆;;20世纪80年代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J];探索;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敦富;朱坚真;窦杰;;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门题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陈万义;;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苗敬毅;;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典型相关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苏珍;;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赵晶;李铭禄;陈安;;我国工业能源生产率变动影响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曙光;国家能源办提醒警惕经济周期来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严芝;环境污染向长三角亮起黄灯[N];财经时报;2004年

3 曹清华;新形势新规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4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会愈冷[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朱蕾;目标:全球先锋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6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愈冷[N];民营经济报;2007年

7 李志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N];贵州日报;2007年

8 张长荣 记者 蒋维胜;长江水带动空调转[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杜鹃;左权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转型[N];山西日报;2010年

10 王之泰;研究物流产业结构问题带有紧迫性[N];现代物流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徐君;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5 贾彦利;中国区域政策对区域差距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6 何永贵;基于循环经济的梯度推移和扩散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王双玲;日本大都市圈的产业转移与地域演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雄威;我国经济周期非线性特征分析与经济周期测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胡春林;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成长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李海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金唯杰;中国和G7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德彬;基于景气预测技术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邹娟;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纪鸿超;基于东亚经济的I-RBC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杜吉中;FDI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8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硕;基于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的我国经济周期与能源消费周期关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10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3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53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