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约束和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资源约束和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效率 人力资本结构
【摘要】:本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依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而异,当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最终产品部门雇佣的人力资本数量越多,金融市场效率越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不可再生资源存量的增多有助于进一步放大人力资本结构、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可再生资源存量有助于经济增长,金融市场效率的改善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效率 人力资本结构
【分类号】:F224;F205;F831.5;F113
【正文快照】: 一、研究文献理论评析资源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由于近年来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加剧,现已成为经济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古典经济学家将一国所面临的自然资源约束视为国家财富及其增长的源泉与基础。十七世纪中叶,威廉·配第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2 刘剑,胡跃红;财政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解说[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单福东,余谦;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成因及其历史借鉴[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刘喜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袁欣;中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7 王美桃;王海龙;吕瑞亨;;规模经济文献综述——以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业为例[J];北方经济;2006年24期
8 唐江桥;;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渊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9 严明;;文化视阈内的节约经济——关于节约经济的文化思考[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10 王虹,韩福荣;循环经济思想发展与影响评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财;甘国华;;市场失灵与教育产业的政府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萧鸣政;饶伟国;;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考[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星云;;高校教师流失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王万茂;严金明;;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理论问题的探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刘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逻辑关系——不同分析框架的比较和新框架的提出[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杨文进;;“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略论“实体性价值论”与“生产关系性价值论”的不可统一性[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志广;;“自由交换-掠夺”视野下《资本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人性”的政治经济学探索[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玉生;;马克思的“转形”问题和斯拉法的标准商品——对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阿吉特·辛哈观点的评述[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郝硕博;所得课税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5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姚慧琴;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9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军;关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双要素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孙德明;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王彬;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冰;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5 熊吉峰;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杨军;独立审计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龚文海;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梁欣然;论风险投资及其在我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1年
9 肖彦山;经济法基本原则及其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李会;斯密“经济人”的哲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亮;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理论演变[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2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3 徐康宁,王剑;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比较与复合型发展战略取向——关于我国是否能跨越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研究[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4 臧淑英;李丹;韩冬冰;;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5 庄子银;新增长理论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出现[J];经济评论;1999年06期
6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7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8 舒元,徐现祥;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J];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9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10 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基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理论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正;;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2 谢波;陈仲常;;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年04期
3 邹伟进;邵勖;;资源可耗竭情形下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互动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4 周珊珊;;浅谈绿色GDP[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5 薛剑虹;;信息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分析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6 万道琴;杨飞虎;;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李海申;景志英;苗绘;;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5期
8 张叶峰;王文寅;;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9 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10 石贤光;;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郭锦辉;消费引擎“护航”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2 马方业;4万亿与经济增长[N];联合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yN淼;侯云春:经济增长“保8”可期[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记者 柳立;中国有能力保持平稳较快经济增长[N];金融时报;2009年
5 陈默;从关键产业“窥”经济走势[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6 陈波
本文编号:765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6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