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约束、环境规制对FDI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来自215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本文关键词:能源约束、环境规制对FDI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来自215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约束 环境规制 FDI流动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
【摘要】:目前资源环境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能源约束、环境规制对FDI流动具有重大的影响。基于此,利用215个城市面板数据,就能源约束、环境规制对FDI的区域流动以及FDI流动对城市经济在规模、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能源约束对FDI流入沿海城市影响较弱,对流入内陆城市影响显著;环境规制有利于沿海城市生态质量的改善,但对内陆城市的影响不明显;FDI流动对各区域城市的经济规模、结构、技术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总体上呈沿海向内陆弱化的趋势。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能源约束 环境规制 FDI流动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0CJL034);国家社科基金(12BJY065)
【分类号】:F124.5;F426.2;F832.6;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快速增长。1979—2011年,中国实际使用FDI总额达到10587亿美元,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众多研究表明,FDI大量流向发展中国家,重要原因是东道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及低的环境规制。外资企业在产业转移时一方面较多地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3 王学龙;杨鹏飞;付惠冉;;基于环境价值链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孙敬水;陈稚蕊;李志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5 张贤;周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6 蔡海霞;范如国;;FDI技术溢出、能源约束与区域创新产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张前进;;宁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5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6 李菁;李万明;;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新疆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7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2 史丹;转轨时期我国能源瓶颈缓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10期
3 李晓钟;张小蒂;;江浙基于FDI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4 唐跃军;黎德福;;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5 林逢春;陈静;;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指数评估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军;;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7 高前善;;生态效率——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J];经济论坛;2006年07期
8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9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婷;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2 丁艳秀;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学义;季炜;董士奎;江良荣;;西部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探讨[J];节能技术;2008年01期
2 冯瑛;;推动新能源开发,转变陕西经济发展方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沈西林;;影响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夏妍妍;车长波;李富兵;;对中美能源合作前景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1年03期
5 白泉;佟庆;;强化能源资源节约 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7期
6 杨耀忠;;广西“十一五”能源建设成就辉煌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J];广西节能;2011年02期
7 阮加;雅倩;;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影响的约束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5期
8 蔡元呈;;略论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生态研究中心之作为[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5期
9 朱成章;为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办电难?[J];大众用电;1997年03期
10 李慧源;;内蒙古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统计;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国强;;企业清洁能源生产的经济行为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李琼玖;杜世权;廖宗富;周述志;申同贺;刘尚武;甄耀东;黄吉荣;王建华;李德宽;漆长席;赵月兴;李润庠;王树中;;提高化石能源碳的利用率是节能减排根治CO_2结构调整的国策——粉煤纯氧气化同水电解循环制甲醇CO_2零排放、轻烃三一段转化或非催化转化制取合成气工艺是节能减排根治CO_2的途径[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靳小钊;;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与中国中西部能源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张金锁;赵京;王喜莲;;陕西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对策思考[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能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C];2004年
6 刘伯雅;;关于能源工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陕西煤炭工业发展状况为例分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吴敬锐;杨兆萍;;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纪万斌;纪凤程;;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汪庆桓;金玮;;分布式发电与区域综合能源规划[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人大代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副主席 任亚平 本报记者 陈力 整理;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打造绿色能源基地[N];经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熊倩;泠静审视能源战略“攻坚期”[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崔业金;未来10年产值可达1000亿[N];珠海特区报;2010年
4 李新民;有话要说对“能源进口”[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王晓 景涛 提供;打造“三园”企业 实现百年长盛[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6 记者 李新民;王社平:对“能源进口”有话要说[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记者 马禄祯;中平能化发展低碳经济巧用“气”[N];河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叶勇 编辑 阮奇;能源十二五规划今年上半年形成初稿[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解佳涛;我国能源体系亟待全面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李含琳;清洁能源建设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N];甘肃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2 季炜;西部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供热子系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兴;能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杰;水质快速检测及工业循环冷却水阻垢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白雪双;普通柴油机燃用乳化型生物柴油的实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张浩;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能源利用分析及消费结构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郑轶峰;我国能源替代及其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9 王斯瑶;能源约束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程纪东;侧向烟气再循环低NO_X燃烧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1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2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