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
【摘要】:在创造和发展一些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研究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理论进行借鉴,笔者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明确了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理论基础,说明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动因,创新的方式和创新的渠道。论文先对农户、现代农业、农村中小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城镇化相结合,需要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需要增加农村资金供给,经此试图找到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特点和特殊规律,为降低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从而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从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主体现状、存在问题、内部激励和外部环境制约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还存在农村金融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社会中介服务不足等问题;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上还存在机构网点数量不足、机构的创新动力不足和路径依赖惯性影响创新等问题;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收益激励上,提出了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推动创新、创新人才激励支持创新的论断,并分析了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上存在的制度制约、政策制约、信用环境制约等外部因素,全面总结了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致病之因。从信贷交易过程出发,探讨农村信贷交易成本高的原因,进而得出降低交易成本是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动因的结论。在遵循良性循环原则、需求导向原则、成本覆盖原则基础上,提出了抵押方式创新、支付结算类创新、联保增信类创新、担保机制创新和基于农民联合的组织创新等创新路径,从交易成本角度对各类创新进行了理论论证,并提供了案例佐证。最后,针对泰安市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支持;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要引入民间金融机构,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现有农村金融主体要加快商业化改革,建立必要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以解决创新的内部激励问题。本文还从交易成本出发,探讨了在农村地区建立公平的法治环境、信息充分的信用市场环境以及现代化支付结算通道建设等的必要性,找出了为保证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出现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泰安市 农村金融 交易成本 服务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7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7
- 1.1 问题的提出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2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2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2-14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4-15
- 1.4.1 研究目标14-15
- 1.4.2 研究内容15
-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6
-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16-17
- 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17-23
- 2.1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理论研究17-20
- 2.1.1 金融产品与服务界定17-19
- 2.1.2 金融创新理论19-20
- 2.2 交易成本理论20-23
- 2.2.1 交易成本20-21
- 2.2.2 农村金融机构交易成本21-23
- 3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供给分析23-39
- 3.1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跟降低交易成本的关系24-26
- 3.1.1 创新降低需求者交易成本24-25
- 3.1.2 创新降低供给者交易成本25-26
- 3.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需求分析26-30
- 3.2.1 农户特征与创新需求26-28
- 3.2.2 农业现代化与创新需求28-30
- 3.3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存在问题30-32
- 3.3.1 泰安市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30-31
- 3.3.2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31-32
- 3.4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内部因素32-34
- 3.4.1 创新收益激励32-33
- 3.4.2 创新供给的人才激励33-34
- 3.5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环境供给34-39
- 3.5.1 制度环境34-35
- 3.5.2 政策环境35-36
- 3.5.3 信用环境36-38
- 3.5.4 监管环境38-39
- 4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途径39-53
- 4.1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原则39
- 4.1.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原则39
- 4.1.2 需求适应原则39
- 4.1.3 成本覆盖原则39
- 4.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抵押机制类创新路径探讨39-42
- 4.2.1 抵押方式甄别逆向选择40-41
- 4.2.2 抵押方式解决道德风险41-42
- 4.2.3 抵押品创新42
- 4.3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支付结算类创新路径探讨42-47
- 4.3.1 支付结算工具42-43
- 4.3.2 创新的结算类产品和服务的效用43
- 4.3.3 农村支付结算类产品与服务创新现状43-45
- 4.3.4 案例45-47
- 4.4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联保增信类创新路径探讨47-48
- 4.5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信用担保机制类创新路径探讨48-50
- 4.5.1 订单农业担保方式与交易成本48-49
- 4.5.2 订单农业担保方式与交易成本49-50
- 4.6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基于农民联合的组织创新创新路径探讨50-53
- 5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53-59
- 5.1 加强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政府支持力度53-55
- 5.1.1 财政政策支持53-54
- 5.1.2 货币政策支持54
- 5.1.3 完善监管政策54-55
- 5.2 提高供给意愿,加大创新力度55
- 5.2.1 加大对银行家的激励程度55
- 5.2.2 改善内部管理,激发内部员工的创新热忱和创新精神55
- 5.3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55-59
- 5.3.1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55-57
- 5.3.2 加快资源的流动,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57
- 5.3.3 推动资金回流强制机制执行57
- 5.3.4 构建农村金融现代支付结算通道57-58
- 5.3.5 创新风险分担机制58-59
- 6 结论和展望59-61
- 6.1 研究结论59
- 6.2 应用展望59-60
- 6.3 建议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坦;;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J];时代金融;2013年18期
2 王东胜;;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关键穴位[J];新疆金融;2009年02期
3 张智富;;全面推进江西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J];金融与经济;2009年11期
4 焉越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难点及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5 ;四部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J];农村财务会计;2010年09期
6 游利;;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关键节点[J];中国金融;2010年22期
7 祁斌昌;黎孟;谢碧莲;钟红涛;吴东林;陈翔;赵凯;;创新之花次第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掠影[J];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10期
8 唐贵清;;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0年08期
9 吴显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10 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白韶红;;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调查与思考——以普洱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苏迅;我市部署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N];安阳日报;2009年
2 记者 靳斯慰;创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示范县[N];金融时报;2013年
3 晓章;“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N];中国特产报;2009年
4 记者 郭津;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N];河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牛蕴;河南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N];金融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静 见习记者 陈姿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结束全市推广[N];湘潭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春梅 王丽;我市召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动员会[N];新乡日报;2009年
8 任晓;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记者 许志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在全国推进[N];金融时报;2012年
10 张元贵 灵璧县人民银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难点及对策[N];安徽经济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岚;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丽萍;农村金融产品对农村发展的支持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彭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雷国庆;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许名飞;湖南省农村金融产品持续创新动力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2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86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