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发表 > 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发布日期: 2012-08-03 发布:
2012年第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社区信息化是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触角。自其在我国试点以来,各地在其实践中创造出了新的模式,本文通过整理以往学者关于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探讨进行研究综述。关键词 社区信息化 建设模式 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294.1
中国论文网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 国家提出以社区建设为中心,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 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在《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明确提出“ 推进社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 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 改善社区服务”。自此,把社区信息化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社区信息化是通过以家庭为核心的三层信息平台,本着“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注重应用”的建设思路,其建设包括3项内容:网络平台建设,管理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陈薪宇,2007)。它主要面向基层组织,,区县和城市街道两级政府是社区信息化的实施主体,直接担负着为社会提供服务和管理的使命(杨莉,2009)。而除了实施主体以外,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聚合了包括企业、个人等多种主体,它通过网络等途径,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信息服务方面整合资源,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一、关于社区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提出。罗密斯指出,社区是自发产生的具有同质或异质共生的特性,它处在一个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空间内,往往具有单一价值取向,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我国学者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形成的一个生活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综上所述,学者普遍认为,社区是“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所谓社区信息化,我国学者刘杰、彭宗政(2003)认为信息化社区就是应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构筑社区政务、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小区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通道,并与现实社区系统有机联系起来,使与社区有关的成员在沟通时更加便捷,能更充分有效地开发、共享和利用社区信息资源,最终达到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 对社区信息化作了简单的描述: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 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 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 改善社区服务。综上所述,社区信息化就是在社区范围内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以满足社区的需求。二、我国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模式
社区信息化是在信息化时代下发展的关于管理和服务社区的一个新模式,突破了原来以文本为主表现形式的传统社区模式。杨莉(2009)等提出:很多社区已实现条块结合,如改革出租屋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把社区采集的基础数据与相关部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共享。同时,北京提出建设“数字北京”“数字奥运”的具体方案,“数字海淀”、“数字王府井”试点工作己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州南海市实行电子政务系统,深圳的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天津保税区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地区城市社区信息化进程都促进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以上一些地区在社区信息化实践中的做法,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其具有的模式。武汉大学的周玉香教授分把其归纳为“北京模式”、“杭州模式”、“广州模式”等模式。学者倪竹红(2007)又提出浙江“嘉兴模式”。
北京是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最早的地区,周玉香教授认为各个模式有其特点。“北京模式”最大特点是实行政府从上到下,统一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杭州模式”则走的是一条政府搭台、企业投资并运作管理的商业化道路。并认为其特色在于务实创新,实现了政府与企业资源的组合;而“广州模式”是以政府与基层通力合作为特点。形成“条块结合,业务协同”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支点,以居民参与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上海模式,也有以“政府引导,部门知道,街道主导,社区参入”的湖南模式。除了以社区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谈以外,学者倪竹红(2007)从其建设设施方面还提出的嘉兴模式则是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提供完善多样的融资渠道,整合基础、企业、志愿者等多方面资源、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为特色,形成了一条完善且覆盖面广的社区信息化道路。
虽然目前我国社区信息化速度加快,各地区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模式。但这些模式仍然有其不足之处,如“北京模式”模糊了行政组织与自治组织的行为界限,混淆了各自不同的定位与功能。“杭州模式”则会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产品和技术路线,会造成各个社区的“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广州模式”则会存在见效慢,保障性低的缺点(周玉香,2007)。除这些特殊的模式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存在着其他不足。如重网络、轻应用,重概念、轻实效, 偏重于社区网络化和社区智能化, 建设主体多为房地产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基于社区信息化的社区信息服务和管理的机制的缺失;没有搞清社区信息化的关键是技术还是业务;在社区信息化中管理和服务孰轻孰重的问题认识不清(李艳,2007)。为此,学者张瑾国认为社区信息化应实行“一体化”模式。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信息化街道办事处与信息化社区的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框架、基础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张瑾国,2009)。李艳提出: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的4个任务:(1)标准的制定。只有在统一的平台下实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社区信息化的效益才能体现出来。(2)需求分析。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中心, 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决定社区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3)系统分析和设计。应该以社区居民、驻区企业和政府为服务对象, 建立整合社区现有政务、事务和服务功能, 整合政府和社会化服务资源, 整合工作业务流程和各个网络资源(李艳,2007)。(4)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建设的成败决定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 并最终决定社区信息化的成败。三、结论
自新世纪以来,作为社会信息化基础环节的社区信息化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试点实践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信息化模式。但是,在我们看到各模式产生积极作用的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当今,各种模式都尚处于探索之中,有待进一步地实践和完善。积极探讨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对于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有力地拓展和完善社区功能,进而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对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魏淑娟教授的帮助与指导深表谢忱]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周玉香.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探析.中国信息导报.2007( 4) .[3]倪竹红.和谐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嘉兴模式”.应用交流.2007(11)[4]杨莉,张红星,张俊国. 我国社区信息化构建模式探究.改革与战略.2009[5]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中国信息界.2007[6]张锐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7]陈薪宇.浅析社区信息化建设.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8)[8]张瑾国.关于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思考.山东人大工作.2009(1)
本文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10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