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永年县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其创新构想——以杭州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1年
邯郸市永年县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
徐杰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太极拳是具有中国民族传奇色彩的一个体育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太极拳套路也不断更新,如今的太极拳早已被不同的人群接受与认可,这表现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太极拳的中兴发源地,在这片朴实的土地上诞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太极巅峰人物杨露禅、武禹襄以及“杨式”、“武式”太极拳,并且还衍生出了“孙式”和“吴式”太极拳。现在约有70%的永年民众参与过与太极拳相关的活动,太极拳成为普及的大众健身体育项目,而永年县也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 2007年5月,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与此同时,邯郸市政府也开展了“太极拳进入中学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太极拳文化在广大青少年中的传承和推广有了一个大好的契机。 为了使永年县太极拳及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邯郸市永年县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青少年学习太极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永年县太极拳大师辈出,流派纷呈,其文化蕴含丰富,长盛不衰,它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几代太极名师的传承与推广。 太极拳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健身和道德价值。青少年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健身强体,更可以传承太极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培养吃苦耐劳、果敢自信的优良品质。 永年县太极拳在青少年中推广具有可行性。青少年对学校开设太极拳课具有较高的认可程度,以增强体质、结交朋友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喜欢学习太极拳的学生性别比例均衡;学校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是学习太极拳的主阵地,部分体育教师已具备了传授太极拳的基本能力。 但是,永年县青少年在学习太极拳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参与太极拳运动的人数较少,学习太极拳的形式单一;区域传播与普及程度不平衡,全县难以形成浓厚的太极氛围;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太极拳理论、技术与太极文化的传承。 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发展对策,充分发挥永年太极文化的优势,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熏陶青少年,用科学的技艺和方法教授青少年,使之积极参与太极拳活动,成为传承永年太极文化的主力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852.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探讨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2 薛庆云;;传承太极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崔学臣,左洪志;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融入技击内容的应用研究[J];教学研究;2004年04期
4 张昕;陇南地区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朱继华,唐建强;试论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意义和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徐秀花;中学普及太极拳教学对学生健康意识的效用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龙飞;虞重干;;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徐瑞芳;关于太极拳教学法的研讨[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姚大为,王大明;从太极拳的动作特征谈演练与教学[J];蒲峪学刊;1996年04期
10 沈汉澄;纪念邓小平同志题字“太极拳好”20周年[J];气功杂志;199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丙新;浅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结合[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2 姚伟华;;传统武术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吕韶钧,朱元利;太极拳运动的国际化与人口老龄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丁庆建,范方;运动处方对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韩坤;于可红;;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其创新构想——以杭州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张大力;;太极拳对女大学生脑电α波影响的实验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4期
7 王满福;;清代武术发展的社会学分析——以晋商环境下山西形意拳的发展为个案[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1期
8 彭晋涛;;我国社区体育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模式探讨[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1期
9 陈旭;;跆拳道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的影响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7期
10 朱国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赟;徐长红;;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杜学工;熊米娜;;基于资源共享下的社区体育场地构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曹光宇;;制约当前中学生校外体育健康锻炼的因素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李东蕾;;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赵亚玲;盛冀萍;司文琴;赵庆海;马璐;;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与昆明城区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分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吉灿忠;武术“文化空间”论绎[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4 龙行年;武当武术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松;中国武术的艺术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晙熙;中国传统健身运动对老年女性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周传志;当代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旭;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益琴;上海市老年体育服务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书君;南宁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战文腾;威海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庚顺;衡水市中小学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延丽;新农村建设中西宁市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缤;太极拳与围棋攻防变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莹莹;对后全运时期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滕希望;申遗形势下传统武术的保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美玲;山东省部分农村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丹;;鞍山市城区群众体育消费的调查与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杨慧;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探讨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3 张广德;四十八式太极拳和益气养肺功对人体血清四类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其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4 王瑞元,杨谦;练习不同流派太极拳时的肌电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5 沈梅;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侯乐荣;;体育行为的特征及其发展[J];贵州体育科技;1992年01期
7 王文,刘庆山;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运动机能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李殿斌;简论和谐范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林旭;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观的剖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大志;王永胜;;浅析我国高校太极文化的铸造与弘扬[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10期
2 马畅;;美女马畅的“时尚太极”[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1年07期
3 李富刚;侯俊;;太极拳文化与现代思维[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12期
4 刘伟;;弘扬太极文化 服务社会发展——徐才在李经梧武学研讨纪念会上的讲话[J];武当;2007年07期
5 蓝晟;;有一种智慧叫太极[J];现代养生;2011年05期
6 苑勇宽;许平肖;;制约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以邯郸市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年08期
7 张梅瑛;曹琼瑜;;浅谈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J];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11期
8 卢健辉;;蓝晟:太极文化的推广者[J];中华养生保健;2009年11期
9 刘和臣;吴俊清;;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张华;范学锋;王天梅;;《太极武当》在武当山隆重开机[J];武当;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建丰;;河北省太极文化品牌的创立与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朱广森;;老龄化与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傅声远;;忆父亲傅锺文[A];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C];2007年
5 耿引循;霍国敏;童晨光;薛茜;于娟;庄平;孙海花;赵音渤;;“和合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临床与机理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克禹;;太极佐高寿“两金”足千秋——试谈太极拳与药王孙思邈养生文化的关系[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市历史学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何银堂;宋孝娟;张涛;;焦作市保健按摩服务市场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A];首届全国足疗保健行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怀祺;;太极学说与和谐思维[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祎;;欠发达地区殡葬文化改革路径探析——对陕西省旬阳县发展太极城殡葬文化的思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3期(总第87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扬 通讯员 陈雪辉;[N];邯郸日报;2010年
2 赵熙盛;[N];焦作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言 实习生 赵梦婕 郭超;[N];焦作日报;2009年
4 记者 陆威;[N];北海日报;2010年
5 章叶青 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 北京知行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N];湖北日报;2011年
6 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张为民;[N];焦作日报;2011年
7 河南省泰盈太极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王战平 谢援朝;[N];焦作日报;2010年
8 特派记者 许伟涛;[N];焦作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宋辉;[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10 记者 孙军;[N];焦作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邯郸市永年县太极文化传承与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之星;太极拳的多元发展策略[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冰冰;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品牌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李长昊;试论中国传统舞蹈形态与太极之关系[D];山东大学;2012年
5 周慧虹;太极身心灵修炼及其和谐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安兵;将各派太极拳统一的可行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宗维洁;全日本太极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刘丽君;唐山市太极拳产业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戚琳;长春市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2年
10 夏艳;少林拳与太极拳发展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其创新构想——以杭州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20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