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项目肉连响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7 16:48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更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任务艰巨而迫切。选择湖北省恩施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为研究对象,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湖北省恩施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肉连响近百年大致经历了民间散落无序发展、半散落无序发展、官方保护和申遗、多维辐射传承四个发展阶段。(2)肉连响近百年的流变:肢体与面部动作不断充实和丰富,身体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男人绝唱变为男女老少共曲,彰显肉连响的包容、开放与弹性;艺术→类体育→体育,实现体育属性的逐步界定;底层文化上升到社会精英,实现传承的全面辐射。(3)肉连响的现代传承模式:“1+6+”的立体化传承模式。1是传承基地,6+指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寨、进景区、进专业院团。(4)肉连响传承和发展的优势:建立...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肉连响简介
1.2 选题依据
1.2.1 时代背景
1.2.2 地理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利于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3.2 为我国非物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现状
2.3.1 华东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2 华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3 华中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4 华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5 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6 西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7 东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4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项目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个案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肉连响近百年发展历程的概述
4.1.1 肉连响近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4.2 肉连响的“1+6+”现代传承模式
4.2.1 传承基地与传承核心
4.2.2 进机关
4.2.3 进校园
4.2.4 进社区
4.2.5 进景区
4.2.6 进村寨
4.2.7 进专业院团
4.3 肉连响发展过程中的优势
4.3.1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保护单位履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管理模式是肉连响传承的强大保障
4.3.2 积极的申遗,加强政府保护是促成肉连响现代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
4.3.3 继承并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注入不竭的动力
4.3.4 适度地对肉连响的肢体动作进行创编,使之更加体育化、生活化、大众化,更有利其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4.3.5 将肉连响纳入体育竞赛,为肉连响的传承提供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
4.3.6 以校园为载体,实现校园传承
4.3.7 以高校为依托点,建立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团队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境遇[J]. 余靖龙,史儒林,李昆前. 武术研究. 2018(12)
[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族自治州巴朗鼓舞的传承与发展[J]. 杨勇.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1)
[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研究[J]. 卫佳诗. 文化学刊. 2018(10)
[4]旅游对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以土家摆手舞为例[J]. 马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的深层原因及应对策略[J]. 童圆. 文化学刊. 2018(08)
[6]试从哲学联系与发展的角度阐述土家族舞蹈“肉连响”的发展规律[J]. 陆南西. 黄河之声. 2018(12)
[7]“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王宏伟,孟峰年,李颖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8)
[8]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数字化技术研究[J]. 郭巍,梁徐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四川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 童国军. 武术研究. 2018(07)
[10]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体育旅游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梁婷玉. 黄山学院学报. 2018(03)
博士论文
[1]福建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 马冬雪.福建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评价研究[D]. 朱微微.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困境研究[D]. 刘海屹.云南师范大学 2016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研究[D]. 付秀超.南昌大学 2016
[4]河南省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D]. 杨伟松.河南师范大学 2016
[5]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校园传承研究[D]. 王庆庆.吉首大学 2016
[6]巍山彝族打歌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 花林娜.成都体育学院 2015
[7]河北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东雪.吉首大学 2015
[8]原生态“类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刘泽梅.云南师范大学 2015
[9]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 李军阳.兰州理工大学 2014
[10]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方棋可持续发展研究[D]. 史鑫.新疆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54520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肉连响简介
1.2 选题依据
1.2.1 时代背景
1.2.2 地理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利于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3.2 为我国非物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现状
2.3.1 华东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2 华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3 华中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4 华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5 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6 西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3.7 东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4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项目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个案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肉连响近百年发展历程的概述
4.1.1 肉连响近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4.2 肉连响的“1+6+”现代传承模式
4.2.1 传承基地与传承核心
4.2.2 进机关
4.2.3 进校园
4.2.4 进社区
4.2.5 进景区
4.2.6 进村寨
4.2.7 进专业院团
4.3 肉连响发展过程中的优势
4.3.1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保护单位履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管理模式是肉连响传承的强大保障
4.3.2 积极的申遗,加强政府保护是促成肉连响现代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
4.3.3 继承并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注入不竭的动力
4.3.4 适度地对肉连响的肢体动作进行创编,使之更加体育化、生活化、大众化,更有利其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4.3.5 将肉连响纳入体育竞赛,为肉连响的传承提供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
4.3.6 以校园为载体,实现校园传承
4.3.7 以高校为依托点,建立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团队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境遇[J]. 余靖龙,史儒林,李昆前. 武术研究. 2018(12)
[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族自治州巴朗鼓舞的传承与发展[J]. 杨勇.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1)
[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研究[J]. 卫佳诗. 文化学刊. 2018(10)
[4]旅游对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以土家摆手舞为例[J]. 马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的深层原因及应对策略[J]. 童圆. 文化学刊. 2018(08)
[6]试从哲学联系与发展的角度阐述土家族舞蹈“肉连响”的发展规律[J]. 陆南西. 黄河之声. 2018(12)
[7]“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王宏伟,孟峰年,李颖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8)
[8]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数字化技术研究[J]. 郭巍,梁徐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四川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 童国军. 武术研究. 2018(07)
[10]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体育旅游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梁婷玉. 黄山学院学报. 2018(03)
博士论文
[1]福建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 马冬雪.福建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评价研究[D]. 朱微微.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困境研究[D]. 刘海屹.云南师范大学 2016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研究[D]. 付秀超.南昌大学 2016
[4]河南省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D]. 杨伟松.河南师范大学 2016
[5]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校园传承研究[D]. 王庆庆.吉首大学 2016
[6]巍山彝族打歌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 花林娜.成都体育学院 2015
[7]河北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东雪.吉首大学 2015
[8]原生态“类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刘泽梅.云南师范大学 2015
[9]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 李军阳.兰州理工大学 2014
[10]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方棋可持续发展研究[D]. 史鑫.新疆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54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05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