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基于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区公众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23:54
  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保证科学编制的规划得以严格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发展和规划等相关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将规划落实到社区,让市民参与规划,成为推进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未来城乡规划的重要趋势。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建立与运作,对实现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2020,17(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区公众参与研究


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类型

流程图,社区,台湾,制度


同样,台湾的社区规划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首先,PFP(为人民规划)提倡以规划师代替公众与政府联系,并且从事社区规划;其次,PWP(与人民共同规划)使规划以在地化的形式引导公众参与到编制、决策与实施过程中;最后,PBP(由人民自己规划)使居民成为规划的主体,规划师从旁辅助(见图2)。台湾的社区规划师具有三种基本的特征:(1)服务性(是指社区规划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并且具有服务社区的意识);(2)公共性(是指社区规划师虽然处于政府和社区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仍然需要具有公共意识,谋求整个社区的公共利益);(3)当地性(是指社区规划师对自身所服务的社区建设情况和民情习俗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对社区具有深厚的地域情感)。例如,台湾的宜兰县部分是由新加坡请来的规划设计团队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建设,在建设完成之后,就有规划师留在宜兰十余年,扮演其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并且对宜兰产生了深深的地域情感。为了调动职业规划对社区规划的积极性,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建立初期采用了“服务制”,即由政府给予选聘的社区规划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而后慢慢演化成为“荣誉制”,由政府颁发“社区规划师”授权证书,为社区提供无偿服务。

流程图,社区,制度,社会


在规划实施落地之后,结合“POE使用后评价”机制,社区规划师通过自身观察、发放问卷、访问和社区规划师网站等方式,收集规划实施后的建筑功能、物理功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企业使用者与社区居民的心理感受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反馈,作为动态规划问题导向的前提,建立“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投入使用—使用后评价—再规划”的动态系统,形成完整的规划链,循环往复,不断赋予社区更高的能力。而这个规划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社区规划师这一平台不断融入和吸纳社区居民对规划的意见,提升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程度(见图3)。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进社区,规划师准备好了吗?——社区发展与规划变革学术笔谈会[J]. 本刊编辑部.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5)
[2]对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认识和启示[J]. 廉学勇.  城市. 2014(01)
[3]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究[J]. 杨芙蓉,黄应霖.  规划师. 2013(09)
[4]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模式研究[J]. 吴丹,王卫城.  规划师. 2013(09)
[5]城市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价值基础和角色建构研究[J]. 黄瓴,许剑峰.  规划师. 2013(09)
[6]社区规划的制度基础及社区规划师角色探讨[J]. 赵蔚.  规划师. 2013(09)
[7]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 向德平,王志丹.  学习与探索. 2012(02)
[8]略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J]. 王婷婷,张京祥.  上海城市规划. 2010(05)



本文编号:3064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064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