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建成环境遗产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30 11:27
  建成环境维护与管理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中易于忽视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历史城镇可持续性在文化、社会方面的主要特征,借鉴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历史性城市景观(HUL)理念和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识别(HLC)方法,以江南水乡古镇为案例,探讨建成环境的特征与价值、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的有效路径,并围绕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古镇旅游开发管理等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探讨。 

【文章来源】:人类居住. 2020,(0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建成环境遗产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建成环境构成示意图

梁思成,格式,北京,体形


早在1950年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对北京城的整体保护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北京“城市格式”保护的规划设想,特别强调了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意义。他和陈占祥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中指出“我们对于北京的原有城市格式和文物建筑也负有不容躲避的责任”“它的整体的城市格式和散布在全城大量的文物建筑群就是北京的历史艺术价值的本身,它们合起来形成了北京‘房屋型类和都市计划特征’”“北京城的整个城市格式和建筑物都是以明清故宫为核心而部署的。这整个的分区与街道系统就是北京的城市格式,北京的都市计划特征。北京城的文物建筑……它们是构成北京城市格式整体的一部分,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梁思成、陈占祥,2001)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对这个格式的形成,中轴线的空间景观处理,这一伟大的遗产保护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梁思成,2001)

分布图,水乡,来源,资料


明清时期,生活仪态的多样与商业交往蔚起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江南的繁华盛景演变为“残山剩水”,士人逃隐城市的行为给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带来了生机。历史上,江南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容纳各民族文化的优点,多种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江南水乡城镇的文化个性,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江南古镇也随处可以发现(图4)。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人居环境的独特范例,反映了中国传统规划的思想理念和成熟的营造技艺,在我国人居规划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植根于“水”环境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独特的街巷景观特征和人文生活底蕴。水乡古镇的空间格局和意境,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形成了一种尊重自然、环境友好的宜居(livable)人居环境模式(张松,2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景观特征评估——LCA体系与HLC体系比较研究与启示[J]. 汪伦,张斌.  风景园林. 2018(05)
[2]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及应用[J]. 李华东,单彦名,冯新刚.  建筑学报. 2012(06)
[3]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景观解读[J]. 张松.  时代建筑. 2002(04)



本文编号:3109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109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