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演变历程研究 ——以南宁市西乡塘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7 02:34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社区场域的关键组织,其可作为一个中心观测点来窥视城市社区的功能耦合样态与治理之效。基于当前社区居委会运行研究较多聚焦共时性剖析与法理上探讨,本文拟以新制度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视角,从结构变迁与功能耦合的角度出发,搭建一个制度环境——作用机制——行动逻辑的分析框架,将社区居委会演变历程分为四个结构变迁期,探寻制度环境转变对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型构及其演变的结构性与制度性根源问题,进而明晰社区功能耦合与重塑城市社区共同体。本文遵循这样的出发点:社区居委会的角色和地位决定其职能杂乱与功能多样,必然形塑其行动逻辑的多重性,但不同的制度环境也嵌入某一主导行动逻辑,正是这一主导逻辑映射影响社区居委会运行的根本因素及其对社区场域的型构,故在逻辑提炼上紧扣主导逻辑这一主线。具体将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分为:国家统合机制、社区配合机制和制度自治机制。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社区场域作用机制主要由国家统合机制、社区配合机制与制度自治机制三部分构成:国家统合机制呈现政治性、社区配合机制初显集体性、制度自治机制呈现自治性,三种作用机制形塑了社区居委会主导逻辑的集体性:呈现...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社区权力结构及秩序研究
1.2.2 关于社区治理政府角色研究
1.2.3 关于社区居委会职能及角色研究
1.2.4 关于社区居委会内部调适策略研究
1.2.5 简要评述
1.3 核心概念、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
1.3.1 核心概念
1.3.2 理论视角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论文结构与分析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
1.4.3 分析框架
1.5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区居委会的行动逻辑(1949—1957)
2.1 社区居委会成立的基本脉络
2.1.1 先用后换:保甲人员的处理策略
2.1.2 群众动员:居民小组的成立方式
2.1.3 街居制度:社区居委会生成的制度保障
2.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形成:国家统合机制、社区配合机制与制度自治机制
2.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集体性:国家统合的政治逻辑与制度安排的自治逻辑
2.4 小结:制度悖论与功能使然:行政化与自治性并行的根源
第三章 从大跃进到文革: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调适(1958—1976)
3.1 历史基本脉络
3.1.1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
3.1.2 文革:领袖崇拜的阶级斗争
3.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政治化:意识管控的政治机制与政治动员的集体机制
3.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政治性:意识管控的政治逻辑与集体主义逻辑
3.4 小结:“攫取之手”抑或“援助之手”:随声附和的附庸者
第四章 双轨制时期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迷乱(1977—1992)
4.1 历史基本脉络
4.1.1 双轨体制:计划主导与市场嵌入
4.1.2 街居体制:重建与式微
4.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混乱性:市场嵌入的经济机制与单位溢出的管理机制
4.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趋利性:振兴辖区的经济逻辑和角色迷乱的管理逻辑
4.4 小结:初显“职能超载”:功能无法匹配结构的需要
第五章 新时代城市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重塑(1993—)
5.1 历史基本脉络
5.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制衡性:制度安排的服务机制与资源依赖的行政机制
5.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合法性:治理导向的服务逻辑与关系依附的行政逻辑
5.4 小结:去行政化悖论与内卷化困境:社区居委会改革样态
第六章 结语
6.1 基本结论
6.2 讨论
6.2.1 社区居委会改革的再认知
6.2.2 重塑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思考
6.3 创新与不足
6.3.1 创新之处
6.3.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政权建设与居委会行政化的历史变迁——基于“国家与社会”视角的考察[J]. 侯利文.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9(01)
[2]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型构——1949-1954年居委会档案研究[J]. 毛丹. 社会学研究. 2018(05)
[3]从计划到市场:20世纪80年代中国价格改革思路的形成——以1984年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为中心[J]. 缪德刚.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5)
[4]去行政化的悖论:被困的居委会及其解困的路径[J]. 侯利文.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2)
[5]制度、行动者与行动选择——L市妇联改革观察[J]. 毛丹,陈佳俊. 社会学研究. 2017(05)
[6]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何以可能?[J]. 孙柏瑛.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7)
[7]权宜性治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居委会行为逻辑探析[J]. 钟海.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4)
[8]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悖论及其原因探析[J]. 张雪霖,王德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
[9]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J]. 胡海龙,宋剑奇. 商业研究. 2015(05)
[10]实践中的城市社区权力结构[J]. 宋辰婷. 新视野. 2015(01)
博士论文
[1]城市医养融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及其调适策略研究[D]. 陈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非对称性依赖结构下的居委会及其行动策略[D]. 吴永红.上海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42645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社区权力结构及秩序研究
1.2.2 关于社区治理政府角色研究
1.2.3 关于社区居委会职能及角色研究
1.2.4 关于社区居委会内部调适策略研究
1.2.5 简要评述
1.3 核心概念、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
1.3.1 核心概念
1.3.2 理论视角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论文结构与分析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
1.4.3 分析框架
1.5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区居委会的行动逻辑(1949—1957)
2.1 社区居委会成立的基本脉络
2.1.1 先用后换:保甲人员的处理策略
2.1.2 群众动员:居民小组的成立方式
2.1.3 街居制度:社区居委会生成的制度保障
2.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形成:国家统合机制、社区配合机制与制度自治机制
2.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集体性:国家统合的政治逻辑与制度安排的自治逻辑
2.4 小结:制度悖论与功能使然:行政化与自治性并行的根源
第三章 从大跃进到文革: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调适(1958—1976)
3.1 历史基本脉络
3.1.1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
3.1.2 文革:领袖崇拜的阶级斗争
3.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政治化:意识管控的政治机制与政治动员的集体机制
3.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政治性:意识管控的政治逻辑与集体主义逻辑
3.4 小结:“攫取之手”抑或“援助之手”:随声附和的附庸者
第四章 双轨制时期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迷乱(1977—1992)
4.1 历史基本脉络
4.1.1 双轨体制:计划主导与市场嵌入
4.1.2 街居体制:重建与式微
4.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混乱性:市场嵌入的经济机制与单位溢出的管理机制
4.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趋利性:振兴辖区的经济逻辑和角色迷乱的管理逻辑
4.4 小结:初显“职能超载”:功能无法匹配结构的需要
第五章 新时代城市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重塑(1993—)
5.1 历史基本脉络
5.2 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制衡性:制度安排的服务机制与资源依赖的行政机制
5.3 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合法性:治理导向的服务逻辑与关系依附的行政逻辑
5.4 小结:去行政化悖论与内卷化困境:社区居委会改革样态
第六章 结语
6.1 基本结论
6.2 讨论
6.2.1 社区居委会改革的再认知
6.2.2 重塑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思考
6.3 创新与不足
6.3.1 创新之处
6.3.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政权建设与居委会行政化的历史变迁——基于“国家与社会”视角的考察[J]. 侯利文.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9(01)
[2]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型构——1949-1954年居委会档案研究[J]. 毛丹. 社会学研究. 2018(05)
[3]从计划到市场:20世纪80年代中国价格改革思路的形成——以1984年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为中心[J]. 缪德刚.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5)
[4]去行政化的悖论:被困的居委会及其解困的路径[J]. 侯利文.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2)
[5]制度、行动者与行动选择——L市妇联改革观察[J]. 毛丹,陈佳俊. 社会学研究. 2017(05)
[6]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何以可能?[J]. 孙柏瑛.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7)
[7]权宜性治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居委会行为逻辑探析[J]. 钟海.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4)
[8]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悖论及其原因探析[J]. 张雪霖,王德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
[9]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J]. 胡海龙,宋剑奇. 商业研究. 2015(05)
[10]实践中的城市社区权力结构[J]. 宋辰婷. 新视野. 2015(01)
博士论文
[1]城市医养融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及其调适策略研究[D]. 陈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非对称性依赖结构下的居委会及其行动策略[D]. 吴永红.上海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42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14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