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4:25
  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保护东北虎、东北豹等具有全球意义的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举措。国家公园设立面临东北虎豹种群恢复的关键窗口期、国有林区改革转型期和自然保护地体制历史性变革期叠加,情况更为复杂多变。提出了坚持自然优先、国家利益、惠益社区和全民共享的建设规划发展理念,明确了起步阶段以恢复东北虎豹定居种群并稳定繁衍、修复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促进形成生态友好型社区生产生活模式作为主要管理目标,采用系统规划、适应性规划和LAC框架模型等方法对国家公园边界范围、管控区划、管理体制、生态修复、社区发展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设计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规划研究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规划技术框架图

资产管理,自然资源,猎物,有蹄类


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是国家公园建设的空间基础之一[15]。在我国东北虎豹向内陆迁移受到3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是由道路、农田和村庄组成的人为活动区带,基本与边界平行,可能改变动物运动模式;二是虎豹的2种主要捕食猎物(马鹿、梅花鹿)主要局限于距离边境5km以内的区域活动;三是更为严重的障碍是散放黄牛以及人类干扰,如真菌采集、青蛙繁殖、种参等[2]。因此,虎豹公园的生态修复需要首先解决这些障碍因素。1) 尽快恢复栖息地的有蹄类种群,东北虎主要捕食野猪、狍、马鹿、梅花鹿等有蹄类动物,平均每只东北虎每周需捕食1只大中型猎物,东北虎繁殖和哺育幼崽的最低猎物密度需求是有蹄类猎物不少于0.5头/km2,而规划区域的猎物种群密度比毗邻的俄罗斯栖息地低许多。当地居民林下散养的6万多头黄牛既与虎豹主要猎物如马鹿、梅花鹿等竞争栖息草场和食物,又因牛身配铃铛影响虎豹繁殖。规划逐步实施退牧,禁止散养放牧,散放牧场自然恢复。对非法开垦的林地清理回收,收回后弃耕形成草丛、灌丛等次生环境,或安排耕种谷类、块茎类、果类等作物后弃收,作为有蹄类动物的补充饲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国家公园实施共同管理的前期探索[J]. 丁文广,穆阳洁,李玮丽,李田田.  林业资源管理. 2020(05)
[2]大熊猫国家公园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叶菁,宋天宇,陈君帜.  林业资源管理. 2020(02)
[3]我国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研究[J]. 唐小平,蒋亚芳,赵智聪,梁兵宽,马炜.  林业资源管理. 2020(02)
[4]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机制建设探讨[J]. 王金荣,过珍元,徐鹏.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3)
[5]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加强东北虎豹保护[J]. 马建章.  国土绿化. 2019(01)
[6]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策略思考[J]. 王道阳,乔永强,张博琳,赵思媛,张宏巍.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4)
[7]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J]. 唐小平,栾晓峰.  林业资源管理. 2017(06)
[8]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发展思路探析[J]. 唐小平.  生物多样性. 2014(04)
[9]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J]. 杨锐.  旅游学刊. 2003(05)



本文编号:3142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142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