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奖励制度—农村社会的社会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3:14
  通常情况下,国家权力在构建农村日常生活结构的过程,除了通过直接强制力的惩罚性手段,也同时必须通过奖励手段,进而建立新的生活生产的价值体系,缓解对抗,并同时形成新的生活结构的规范,从而使国家获得能够实现其各种意图的国家能力。虽然在间接的意义上,奖励的手段也可以被理解作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但无疑奖励是更为柔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奖励和惩罚往往是国家权力实现社会控制手段的一体两面,然而,相比于惩罚手段所造成的恐惧以及有可能产生的暴力对抗,奖励具有更多的弹性,也更“温情”。从社会史的角度看,农村社会的体制化程度远不如城市社会的体制化更为彻底。个中原因或许复杂或许简单,因为在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城市是新兴事物,并且,城市使人们在居住空间上更为集中,因而,国家权力实现的路径也更短,更容易实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国家也对农村的现代化进行过几次不同体制化改造的尝试,并试图通过对农村社会的体制化而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转型,而且这个过程仍在进行中。国家成功通过单位制等形式,全面有效实施了对于城市社会的社会控制和管理,并形成了客观上的“单位制”。然而,农村社会的体制化过程却远远不是这样...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1.3 相关理论背景
    1.2 研究方法、解释架构和概念体系
        1.2.1 分析和解释框架
        1.2.2 研究的对象、场域和资料收集程序
        1.2.3 研究伦理以及限制性条件
        1.2.4 本研究的章节安排等技术性问题的说明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的文献回顾
    2.2 国外的文献回顾
第三章 奖励制度与社会控制的基本内涵
    3.1 奖励制度与社会控制的内涵
    3.2 单位制与农村社会体制化的讨论
第四章 计划经济时代的奖励制度和社会控制
    4.1 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的自然情况和历史沿革
    4.2 传统兰家镇农村的社会控制
    4.3 计划经济时期的奖励制度
        4.3.1 集体化的过程
        4.3.2 计划体制下的奖励制度
第五章 后计划经济时期的奖励制度
    5.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新时期的奖励制度
    5.2 新时期奖励制度的变化
    5.3 农村合作社与农村社会的单位化
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谢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记忆:破解社会认同困境的理论视角与分析路径[J]. 陈宁.  理论月刊. 2014(07)
[2]国家荣誉制度及其建设[J]. 佟德志,张翠云.  人民论坛. 2012(36)
[3]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与社会再造——对话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孙曼蘋教授[J]. 周海燕.  新闻记者. 2012(12)
[4]政治规训与宗教体验——基于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 冯仕政.  人文杂志. 2012(06)
[5]苏格拉底荣誉观初探[J]. 吴国萍.  人民论坛. 2012(26)
[6]战后苏联的“荣誉法庭”:表现与危害[J]. 郝宇青,董航.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05)
[7]社会支持研究述评[J]. 刁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8]作为规训的生产——以大生产运动叙事为中心的话语考察[J]. 周海燕.  开放时代. 2012(08)
[9]吴满有:从记忆到遗忘——《解放日报》首个“典型报道”的新闻生产与社会记忆建构[J]. 周海燕.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3)
[10]国家荣誉制度比较研究[J]. 戴鑫韬,陆宁.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建国初期中共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949-1958)[D]. 刘文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2]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 熊小刚.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 吴恺.武汉大学 2010
[4]典型中国——当代中国社会树典型活动研究[D]. 苗春凤.上海大学 2009
[5]话语视角下的乡村改造与回应[D]. 纪程.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 于建嵘.华中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93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193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1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